金陵吕氏家本吴,少膺姆教如罗敷。
伊昔笄年美且姝,嫁得良人君子徒。
双飞婉转鸾凤雏,胡期一朝镜影孤。
怀中弱婴声呱呱,高堂况有白发姑。
昨者与君为欢娱,何忍背弃如路途。
矢心清白永不渝,寸扃皎若秋霜俱。
朝课儿书夜䌟纑,膏沐不御泪眼枯。
天胡不吊姑且痡,吁天求代频号呼。
天愈姑病不负吾,而今春秋雪满颅。
天书褒异下清都,节孝大扁题门闾。
我愧为儒七尺躯,行年四十百行无。
闻母高谊敦薄夫,为作歌诗付董狐。
吕氏节孝卷
金陵吕氏家本吴,少膺姆教如罗敷。
伊昔笄年美且姝,嫁得良人君子徒。
双飞婉转鸾凤雏,胡期一朝镜影孤。
怀中弱婴声呱呱,高堂况有白发姑。
昨者与君为欢娱,何忍背弃如路途。
矢心清白永不渝,寸扃皎若秋霜俱。
朝课儿书夜䌟纑,膏沐不御泪眼枯。
天胡不吊姑且痡,吁天求代频号呼。
天愈姑病不负吾,而今春秋雪满颅。
天书褒异下清都,节孝大扁题门闾。
我愧为儒七尺躯,行年四十百行无。
闻母高谊敦薄夫,为作歌诗付董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守节的诗歌。诗中描述了女子在丈夫外出时如何照顾家庭、教育孩子,以及她对丈夫的忠贞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女子的高尚品质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首句“金陵吕氏家本吴”,交代了吕氏家族的背景。金陵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而吴则是当时的一个诸侯国,所以这里的“金陵”很可能指的是吴国的首都,即今天的南京。这句诗暗示了吕家的出身和地位。
第二句“少膺姆教如罗敷”,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家中的地位和角色。罗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美女,这里用来形容女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这句诗突出了女子的智慧和才华。
第三句“伊昔笄年美且姝”,描述了女子年轻时的美丽形象。笄是古代妇女成年后的一种标志,这里指头发盘起来的意思。这个句子表达了女子年轻时的美丽和魅力。
第四句“嫁得良人君子徒”,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美貌和品德。这里的“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表示女子找到了一个好丈夫。这句诗赞美了女子的美貌和品德。
第五句“双飞婉转鸾凤雏”,描绘了夫妻和谐美满的场景。鸾凤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对吉祥动物,它们经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婚姻生活。这里的“双飞”意味着夫妻两人像鸾凤一样相亲相爱,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第六句“胡期一朝镜影孤”,表达了妻子因丈夫外出而感到孤独的心情。这里的“胡期”可能是指丈夫在外的时间长短,而“镜影孤”则形容了妻子因思念丈夫而形影相吊的凄凉景象。这句诗反映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七句“怀中弱婴声呱呱”,描绘了母亲照顾婴儿的情景。这里的“幼”字强调了母亲的慈爱和耐心。这句诗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第八句“高堂况有白发姑”,进一步描述了母亲的艰辛和付出。这里的“高堂”可能是指家中长辈,而“白发姑”则形容了母亲年纪渐长、头发变白的状态。这句诗表达了母亲的辛苦和不易。
第九句“昨者与君为欢娱”,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这里的“昨者”可能是指过去的事情,而“君”则代表丈夫。这句诗回忆了夫妻之间的欢乐时光。
第十句“何忍背弃如路途”,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诚和坚定信念。这里的“如路途”比喻了丈夫在外的艰难险阻,而“忍背弃”则表明妻子不愿违背丈夫的意愿。这句诗展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第十一句“矢心清白永不渝”,强调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这里的“矢心”表示发誓或立誓,而“清白”则强调了妻子的纯洁和正直。这句诗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承诺和对家庭的热爱。
第十二句“寸扃皎若秋霜俱”,形容了妻子的坚贞不屈的品质。这里的“寸扃”可能是指女子的身体部位,而“皎若秋霜”则形容了女子清纯无暇的形象。这句诗赞美了女子的高洁品质。
第十三句“朝课儿书夜䌟纑,膏沐不御泪眼枯”,描绘了妻子辛勤劳作的情景。这里的“课儿书”可能是指教育孩子,而“䌟纑”则是古代的一种手工技艺,用于纺织。这句诗反映了妻子对孩子教育的付出和对家庭的责任心。
第十四句“天胡不吊姑且痡,吁天求代频号呼”,表达了妻子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里的“天胡不吊”可能是对上天的抱怨,而“姑且痡”则可能是指暂时的困境或苦难。这句诗反映了妻子对命运的无力感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第十五句“天愈姑病不负吾,而今春秋雪满颅”,描绘了妻子在疾病缠身时的坚强和乐观。这里的“天愈姑病”可能是指上天保佑妻子康复,而“春秋雪满颅”则形容了妻子头上白发丛生的情景。这句诗赞美了妻子面对困难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十六句“天书褒异下清都,节孝大扁题门闾”,表达了社会对妻子节操的认可和尊重。这里的“天书褒异”可能是指上天赐予的荣誉或恩典,而“清都”则可能是指公正无私的社会环境。这句诗展现了社会对妻子节操的高度赞扬。
第十七句“我愧为儒七尺躯,行年四十百行无”,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敬仰和自谦。这里的“为儒”可能是指学习儒家思想,而“七尺躯”则形容了自己的身材高大。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品行的反思和自省。
第十八句“闻母高谊敦薄夫,为作歌诗付董狐”,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这里的“高谊”可能是指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敦薄夫”则形容了母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母亲崇高品德的敬仰。
整首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女子在丈夫外出时如何照顾家庭、教育孩子,以及她对丈夫的忠贞和对社会节操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