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种德知多少,但见春深子满丛。
实成更有於菟守,不似邻园杂花柳。
彩云遮户最宜诗,香雪扑帘堪对酒。
先生一去经几霜,画图高行至今扬。
苏耽橘井应同调,王母桃花可并芳。
文章内相耽清致,购图不惜千金费。
高堂相对澹忘情,移得山林在城市。
这是一首描绘杏花盛开的诗。首句“从来种德知多少”,意在表达对杏花生长环境的期待,希望它能在良好的条件下生长。第二句“但见春深子满丛”,描绘了杏花盛开的景象,子满丛意味着杏花繁茂。第三句“实成更有於菟守”,以於菟(野狗)守护杏花,形象地表达了杏花的生机勃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第四句“不似邻园杂花柳”,与前三句形成了对比,强调了杏花的独特之美。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杏花的美丽。第五句“彩云遮户最宜诗”,意指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最适合写诗。第六句“香雪扑帘堪对酒”,意指杏花盛开时,飘落的花瓣就像雪花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饮酒欣赏。第七句“先生一去经几霜”,意指杏花经历了冬天的寒冷后,更加坚韧。第八句“画图高行至今扬”,意指杏花的美丽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象征。第九句“苏耽橘井应同调”,“苏耽”是一种传说中能够带来吉祥的动物,而“橘井”则象征着美好。第十句“王母桃花可并芳”,“王母”是神话中的神仙,而“桃花”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最后的两句“文章内相耽清致,购图不惜千金费”,表达了诗人对于杏花的喜爱之情。他不仅喜欢杏花的美,还愿意花费重金购买杏花画来收藏。最后一句“高堂相对澹忘情”,意指诗人在欣赏杏花的过程中,心情变得宁静,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这首《杏林春意图为内相素轩公题》通过描绘杏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