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而饮,耕而食,抚黎何事来相逼?
瘠牛可耕岂不惜,姜水那堪吞满臆。
遥明灯火忽惊疑,一望旌旗我心恻。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
攻掠犯顺谁所为,抚黎毒黎还毒国。
南征稍喜平崖公,歼扫惟悲不为德。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和贪官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下面是逐句释义:
凿而饮,耕而食,抚黎何事来相逼?
注释:农民们凿井饮水、耕种为生,为何还要受到压迫和欺凌?
赏析:诗人以农民的口吻询问,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瘠牛可耕岂不惜,姜水那堪吞满臆。
注释:虽然牛瘦也可以耕地,但难道不值得爱惜吗?姜水那么苦,怎么能忍受得了呢?
赏析:诗人用牛和姜水作比,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百姓生活艰难的现状。遥明灯火忽惊疑,一望旌旗我心恻。
注释:远处的灯光突然让我感到恐惧和疑惑,一看到旗帜我就感到心中的痛苦。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局面。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
注释: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呢?那些贪官污吏,他们一直在剥削百姓,从不停歇。
赏析:诗人用“群黎草木”作比,强调了百姓对统治者的无知和被剥削的无奈,同时也揭露了贪官污吏的罪恶行径。攻掠犯顺谁所为,抚黎毒黎还毒国。
注释:那些进攻掠夺、侵犯顺民的人是谁?那些安抚黎民、反而更加毒害黎民的国家又是谁?
赏析: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双重指责,既指责其侵略行为,也指责其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南征稍喜平崖公,歼扫惟悲不为德。
注释:在南方征讨的过程中,我对平定叛乱的官员(指陆游自己)表示欣慰;然而,消灭敌人却令人悲痛,因为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德行。
赏析:诗人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残酷和对正义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道德准则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和对贪官污吏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