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何产楠与速,吾何畜豕与犊。豕犊盈盘吏反嗔,楠速穷年束不足。
但愿黄金满粤南,宁使黎田不盈粟。粤南金多吏不索,黎田粟少人未哭。
刻箭为约安得销,岁岁生当剥吾肉。负戈因拚一命偿,嗟嗟黎人谁尔牧?
皇章惠尔非尔毒。
【赏析】
《闵黎吟》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吾何畜豕与犊”开头,直指官吏贪得无厌,剥削百姓,使农民生活十分艰难,甚至家破人亡的惨状。接着诗人又指出,官吏不索取黄金,却要百姓交纳粟米,这分明是借机敲诈勒索,其本质与奴隶制国家对人民的剥削是一样的。最后诗人发出感叹:“嗟嗟黎人谁尔牧?”意思是:可怜啊老百姓,谁来拯救我们?诗人在揭露官吏剥削的同时,还表现了人民对于官吏的憎恨和反抗,表达了人民要求统治者关心民众疾苦、减轻剥削的迫切心情。这首诗通过揭露官吏的贪婪和残酷,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反映了人民对统治者的愤怒和不满。
首句“地何产楠与速,吾何畜豕与犊”,以问句起头。“楠”即楠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速”即野猪。这里说:土地出产楠木和野猪,而自己却养牲畜,养猪喂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诗人自问自答:“豕犊盈盘吏反嗔。”原来是官吏们见猪肥牛壮,便心生妒意,反过来责怪农夫。“豕犊盈盘”是说猪满圈,“吏反嗔”是说官吏生气。
次句紧承上句,进一步揭露官吏的罪恶。他们见农民家养猪喂牛,便想尽办法来榨取他们的钱财。“豕犊盈盘吏反嗔”一句,既揭示了官吏的本性,又表明了官吏的凶相毕露。
三、四两句“楠速穷年束不足,粤南金多吏不索”,是全诗的重点。“楠速”即楠木,“穷年”即终年,“束”同“束”都是捆的意思。这里说:楠木生长很慢,一年也长不大,但农民终年辛苦劳作,所获仍不足以供自己使用。再说岭南(广东一带)盛产金子,而那些官员却不肯索取,只索取粟米,这不是明摆着要把农民逼上绝路吗?诗人用两个对比鲜明的事实,有力地揭露了官吏的贪婪和残暴。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官吏的丑恶面目,使读者对官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六两句“粤南金多吏不索,黎田粟少人未哭”,进一步揭露官吏的贪婪和残暴。“粤南金多”说明岭南盛产金子,“吏不索”是说官吏们不肯向农民索取。但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他们没有粮食吃,只能种些杂粮。“人未哭”是说农民因饥饿而哭泣。诗人在这里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揭露了官吏剥削农民的罪行。
七、八两句“刻箭为约安得销,岁岁生当剥吾肉”,直接点题,揭示出这首诗的主旨。“刻箭为约”是说官吏用箭作凭据,强迫农民交租纳赋。“岁岁生当剥吾肉”是说农民每年都要被剥削,直到生命结束。诗人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受剥削的悲惨境遇。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深刻揭露了官吏剥削农民的罪行。
最后两句“负戈因拚一命偿,嗟嗟黎人谁尔牧?”,诗人愤慨地说:为了给地主做牛马、去替地主打仗、去替地主做奴隶,我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谁尔牧”是说谁管治你?诗人在这里发出了强烈的呼声,呼吁人们起来斗争,争取自由和幸福。
【注释】
(1)闵黎:怜悯黎民,忧念黎民。
(2)地何产楠与速:何,疑问代词,哪;楠,大乔木名;速,野猪;地何产楠与速:什么地方出产楠木和野兽?
(3)吾何畜彘与犊:何,疑问代词,哪;畜,喂养;彘、犊,小猪和牛。吾何畜彘与犊:我哪里养猪养牛?
(4)豕犊盈盘吏反嗔:豕、犊,猪、牛;盈盘:满盘子;吏,官府或官吏;反嗔:反而发怒。豕犊盈盘吏反嗔:猪、牛满盘子,可是官吏却反而发怒!
(5)楠速穷年束不足:楠速,楠木;穷年,终年。穷年束不足:一年到头都不够用。
(6)粤南金多吏不索:粤南,岭南地区。金多:金子多。吏不索:官吏不索取。
(7)宁使黎田不盈粟:宁,难道;使,让;黎田,指黎民的土地;粟米,小米;不盈粟:不让小米够吃。
(8)刻箭为约安得销:刻箭为约,用箭作为凭证;销,消除、取消。
(9)岁岁生当剥吾肉:岁岁,每年的;生当,应该;剥吾肉,剥削我的血汗。
(10)负戈因拚一命偿:负戈因拼,背起武器;拚死,拼命;一命,一条性命。
(11)嗟嗟黎人谁尔牧?:嗟嗟,感叹声;尔,你;牧,牧放牛群的人;尔牧,你的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