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曾倚玉,一别几经春。
公爱鸥盟久,予劳雁字频。
知音怀绿绮,染足愧红尘。
不尽相思意,尼山远慰人。

诗句翻译和赏析

寄大衍圣公

  • 蒹葭曾倚玉:这句比喻诗人与大衍圣公的友情,如同蒹葭依靠着玉石。
  • 一别几经春:表示与大衍圣公分别已经很长时间了。
  • 公爱鸥盟久:指大衍圣公对诗人有长时间的好感或情谊。
  • 予劳雁字频:表达了诗人因为思念大衍圣公而频繁地书写书信。
  • 知音怀绿绮:意指大衍圣公是懂得诗人内心情感的知己。
  • 染足愧红尘:诗人感到惭愧,因为他的学问尚未达到可以不被世俗污染的程度。
  • 不尽相思意,尼山远慰人:表示诗人无尽的相思之情,希望大衍圣公能通过尼山(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代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来安慰他。

注释

  • 蒹葭:芦苇,常用以比喻柔弱、无助。
  • :贵重之物,常用以象征纯洁或尊贵。
  • 鸥盟:比喻友情或伙伴关系,如同海鸥之间的盟约。
  • 绿绮:古代的一种琴,此处用以形容音乐的美好和深远。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诱惑,也用来形容人的修养或境界。
  • 尼山:古代的一座名山,常被用来象征高尚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首句“蒹葭曾倚玉”,用蒹葭依靠玉石的形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衍圣公长久且深厚的友情。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因思念友人而频繁写信的情况,以及自己在知识上尚不足以脱离尘世的困扰。最后两句则通过“不尽相思意,尼山远慰人”表达了诗人对大衍圣公深深的思念和希望他能通过精神的力量来给予自己慰藉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又含蓄,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