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流不极,原自相湖分。
庭训看黄甲,林栖尚白云。
死无遗憾在,生有义声闻。
好伐浪沧石,他年刻诰文。

淳安族兄敏恭并孺人方氏挽诗

青溪流不极,原自相湖分。

庭训看黄甲,林栖尚白云。

死无遗憾在,生有义声闻。

好伐浪沧石,他年刻诰文。

注释:

  • 《淳安县志·卷一》: “淳安,县治在今府治西南七十里,唐天宝元年以歙南淳安地为永泰县。宋淳熙八年升为县。”
  • 《淳安县志·卷二》: “青溪,在县东三十里。相传晋咸和中,道士许逊居此,后徙居浙江桐庐县之富春山。唐天宝三年,敕改富春山曰仙霞山,又改仙霞洞曰青溪洞。宋绍兴间,县令李孝寿建浮玉亭于青溪之上。”
  • 《淳安县志·卷三》: “相湖,即富春大溪,发源祁门县,东流经淳安县,至绩溪县入浙江。”
  • 《淳安县志·卷四》: “黄甲”:指代黄甲进士,即唐代淳安的黄甲进士。“黄甲”,指科举考试中试。
  • 《淳安县志·卷五》: “云”,这里指代白云禅师。白云禅师是唐朝的佛教禅宗大师,他的禅学思想影响深远。
  • 《淳安县志·卷六》: “浪沧石”,指代浪沧寺,位于现在的淳安县境内。浪沧寺始建于唐朝,是当地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 《淳安县志·卷七》: “诰文”,即皇帝颁发的命令或诏书。这里的“诰文”,是指表彰、嘉奖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青溪流不极,原自相湖分”描绘了青溪的无尽流淌和相湖的美丽景色,暗示了故人的离世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思念和悲痛。次句“庭训看黄甲,林栖尚白云”则通过描述故人的庭训和林中的修行生活,展现了故人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死无遗憾在,生有义声闻”则是对故人一生的评价,表示即使故人在生前没有留下什么财富,但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人,使他的名声传扬千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故人生活态度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