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馆萧萧暂盍簪,西风云散不成阴。
兴阑且逐寻芳步,才拙难陪倚树吟。
宦业每传三试录,家声曾畏四知金。
谒陵初度闻高论,不觉山城漏已深。
这首诗是杨维新的谒陵之作,表达了他在学馆学习时的心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簪字韵和杨维新谒陵之作:这是题目,也是杨维新的谒陵诗的标题。
学馆萧萧暂盍簪:在学馆里,他暂时放下了簪子,表示他已经结束了长时间的学习,准备去谒陵。
西风云散不成阴:西边的天空已经放晴,阳光明媚,但云彩还没有散开,形成一片阴沉的景象,比喻他的心境尚未平静。
兴阑且逐寻芳步:当兴致阑珊时,他只能跟着寻找芳香的脚步继续前行,表示他已经厌倦了学习的生活,开始寻求其他的乐趣。
才拙难陪倚树吟:由于他的才华不够出众,难以与其他人一起吟诵诗歌,只能独自依靠着一棵大树,表示他的孤独和无助。
宦业每传三试录:在他的仕途生涯中,经常有多次考试,这些考试记录了他的努力和成就。
家声曾畏四知金:他曾经担心自己的名声会受到他人的嫉妒,害怕别人用金银财宝来评价他。
谒陵初度闻高论:当他第一次谒陵时,听到了一些高深的言论,使他受益匪浅。
不觉山城漏已深:不知不觉中,夜已经深了,山城也进入了夜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杨维新对学习的厌倦和对生活的感慨。他用自然景象来描绘自己的心境,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