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冠前日下山城,双旆匆匆又出行。
金气作霜天九月,法星随斗夜三更。
青围川陆知途险,黄入郊原喜岁成。
山寺相违还有约,柏台高处听蜚声。
【注释】
豸冠:古代文官的帽子。双旆:车前两边的旗,这里指何侍御的车。行:出行。
金气作霜天九月:太阳照射地面,使气温下降,在九月份就出现了霜。
法星随斗夜三更:北斗星高悬夜空,星星点点。
青围川陆:环绕着河流、陆地。知途险:知道路上有什么危险。黄入郊原:秋收时田野里的庄稼变黄。
相违:不相见了。柏台,指御史台,御史台位于京城长安城东的一座山上。
蜚声:名声传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何侍御后写的。诗中写送别的场面及送别的情绪和对友人的祝愿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送行时的景色,后半部分写送别后的祝愿。
第一句“豸冠”指文官戴的帽子,“下山城”指文官从京城(长安)下来。这两句写出了何侍御刚下山又上路的情况,暗示出他此行的匆忙与急迫的心情。
第二句“双旆”是说车前后两片布上绘有两条旗杆,分别插在车上,表示官员的身份。“匆匆又出行”是说何侍御这次又匆匆地外出。
第三句“金气作霜天九月”,是说九月天气寒冷,太阳一照射大地就结露成霜。这是对天气的描写。
第四句“法星随斗夜三更”,“法星”是北斗星,“斗”是北斗星的名称,“夜三更”是深夜十二点以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北斗星高挂在天空,星星闪烁,说明时间已经到了深夜三点左右。
第五、六两句“青围川陆知途险,黄入郊原喜岁成”是描写路途上的景色。作者用“青围川陆”来描绘道路两旁的河流、山川等,说明道路两旁都是水路和山丘,所以容易让人想到山路崎岖、路途艰难。“黄入郊原”则是说秋天的时候田野里的庄稼已经成熟。
第七句“山寺相违还有约”意思是说,虽然今天不能和老朋友见面,但我们约定下次相聚的时间还很多。
第八句“柏台高处听蜚声”中的“柏台”是指御史台,“蜚声”在这里是指名声在外。作者用“飞鸟依人”这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希望何侍御能够名垂青史,成为历史上留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