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东城拥雾来,对炉先遣一尊开。
盘因待别留兼味,诗为陶情且共裁。
庭竹未青寒尚在,江波初绿暖将回。
临岐聊为歌三叠,门外骊驹莫漫催。
【注释】
- 万福寺:即宝应寺,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文明、李宾之:均为北宋人,曾任御史中丞。倪舜咨:南宋初年宰相。李士常:北宋人,曾任翰林学士。联句:指和诗。傅曰川:《宋史》有传。吴原博:不详何许人,《宋史》无传。谢于乔:北宋末年词人。三谕德:宋元时期设置的官职,分别负责文、武、经教。林亨大修撰:名大中,北宋时为礼部尚书。陈汝玉给事:名汝玉,北宋时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李士常侍御:即李士常,见第一联注。联句:即同上。
- 东城:即西城,扬州城东面。拥雾来:形容早晨雾气浓重的样子。对炉:点茶时的一种仪式。先遣:首先进行。一尊开:打开酒壶斟酒以待客。盘因:即盘盂(古代盛食之器)。待别:等待分别的时刻。留兼味:指留下食物与客人共享。诗为陶情:意谓写诗来抒发情感。且共裁:暂且作诗以自娱。
- 庭竹未青:庭园里尚未长满竹子。寒尚在:寒风仍在,天气寒冷。江波初绿:指初春时节江水刚刚变绿。暖将回:天气渐暖,将要回暖。
- 临岐:临别之际。聊为歌三叠:姑且吟诵这三首歌。骊驹:古乐府曲调名。此处指送别的车辆。莫漫催:不要匆忙催促上路。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好友李宾之于东城时的一首赠别之作。
首联“送客东城拥雾来,对炉先遣一尊开”,描绘出送客时晨雾弥漫的景象,以及主人热情地先给客人斟了一杯酒,然后两人就坐品茶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送别时双方的友好和融洽的关系。
颔联“盘因待别留兼味,诗为陶情且共裁”,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这种关系。作者用“盘因”和“诗为”两个词语,表明了他对这次聚会的期待和重视。他希望通过品茶、吟诗这样的活动,能够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里的“兼味”,既指饮食方面,又指诗歌方面的交流;而“陶情”则是说通过这些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颈联“庭竹未青寒尚在,江波初绿暖将回”,则进一步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庭园里的竹子和江水的变化都写入了诗歌中。这里的“寒尚在”和“暖将回”都是用来形容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表现了季节交替的特点。
尾联“临岐聊为歌三叠,门外骊驹莫漫催”,则是全诗的总结和收束。诗人在这里以“临岐”和“门外”两个地点为线索,将前面的内容进行了概括。他用“聊为歌三叠”来表示自己暂时吟诵三首歌的意思,用“莫漫催”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挽留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