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飞甍接太虚,只疑僧在雾中居。
风掀白浪过江口,云拥青山入座隅。
词客旧题留北固,寓公高致属南徐。
赞皇池馆琅琊石,拟向雷音洞里书。
【解析】
“天外飞甍接太虚,只疑僧在雾中居”是说佛寺的飞檐直上,好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让人感觉好像在云海之中。“风掀白浪过江口,云拥青山入座隅”是说江面水波翻滚,好像有白色的波浪在翻涌;山峦被云雾环绕,仿佛进入了寺院的殿堂。“词客旧题留北固,寓公高致属南徐”是说词人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赞美山水美景的诗句,隐居者在这里寄情山水,寄托了他们的理想抱负。“赞皇池馆琅琊石,拟向雷音洞里书”是说这里有许多美丽的园林和风景名胜可以观赏,想要在雷音洞中题写诗篇。
【答案】
译文:
佛寺的飞檐直上,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让人感觉好像在云端居住。水波在江面翻滚,好像有白色的浪花在翻涌;山峦被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寺院的殿堂。词人们在此地留下了许多赞美山水美景的诗句;隐士们寄情山水,表达出他们的志趣与理想抱负。这里有众多的园林、风景名胜供游人游览,想要在雷音洞中题写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甘露寺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人由远及近地描绘了甘露寺的雄伟壮观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信仰与向往之情。
第一联:“天外飞甍接太虚,只疑僧在雾中居。”这两句写佛寺的飞檐直上,像从天而降一样,让人感到像是在云海中一般。“飞甍”,指飞檐;“太虚”,指天空。“只疑”二字,写出作者因佛寺建筑之高而产生错觉,似乎觉得僧人就生活在云雾缭绕之中。“只疑”两字,写出作者对佛寺建筑的惊异赞叹之情。
第二联:“风掀白浪过江口,云拥青山入座隅。”这两句描写江面波涛汹涌,如同白色的波浪滚滚而过;群山环抱,云雾弥漫,仿佛进入了寺院。“风掀”二字,写出江面上水波翻滚的景象,“云拥”二字,写出群山环绕,云雾弥漫的壮丽景色。
第三联:“词客旧题留北固,寓公高致属南徐。”“词客”即诗词作家,“北固”为镇江古称。“寓公”是指退职在家的人或隐士。“高致”指高尚的志向。这两句意思是说,词人在此处留下了许多赞美山水美景的诗句;隐居者在这里寄托了他们的理想抱负。“属南徐”中的“南徐”,即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指的是诗人所要赞美的地方是南方的南京。
第四联:“赞皇池馆琅琊石,拟向雷音洞里书。”这两句意思是说,这里有许多美丽的园林和风景名胜可以观赏,想要在雷音洞中题写诗篇。“赞皇”是唐朝时的地名,这里代指金陵(今南京)。“琅邪石”指庐山上的东林寺碑亭下的石刻,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故又称“琅邪台”。相传王羲之曾于这石上留题。“雷音”指雷音洞,传说是观音菩萨讲经说法的地方,故又称“雷音寺”。
这首诗通过写甘露寺的宏伟壮丽以及诗人对佛寺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