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严同作看山行,寒雨萧萧欲败盟。
肯为移文回俗驾,直须钟鼓报新晴。
千峰尽洗供开画,百涧争流待濯缨。
奇兴不忧霜径险,促装先赋一诗成。
【注释】
发:出发。值雨柬同游者:遇上下雨而柬请同游的人。柬,书信。
戒严同作看山行:在戒严时期一起出外游览名山。
萧萧欲败盟:寒雨纷纷好像要破坏约定的盟约。
移文:派人送信。俗驾:世俗之车驾,指官场的车马。
钟鼓:报时乐器,古代用钟鼓报时,这里借指官府。
千峰尽洗供开画:千峰万壑都被雨水冲刷得如同一幅水墨画。
百涧争流待濯缨:百条溪流都在争抢着让帽子洗净尘土,以期一展清白。
奇兴不忧霜径险:奇特的兴致不担心山路崎岖难行。
霜径:冰雪覆盖的山路。
促装先赋一诗成:催促整理装束,立即写成一首诗。
【赏析】
这首《将发值雨柬同游者》,作于诗人罢官后,与友人出游途中。全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出游途中,因遇雨,不得不改变原计划的行程,只得作罢。但诗人并不气馁,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喜悦之情。
首句“戒严同作看山行”,表明诗人与友人是在戒备森严的情况下共同出行的。这里的“戒严”并非实指军事戒严,而是比喻他们出游时的谨慎和严肃。诗人在出游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目的地的情况、制定好行程安排等。然而,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计划不得不改变。
颔联“肯为移文回俗驾,直须钟鼓报新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出游途中遇到的困难。诗人原本打算通过书信的方式通知同游的朋友,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行程。然而,由于天气的原因,这封信件无法及时送达。于是,诗人只好选择亲自去拜访那些未能如期而至的朋友们。同时,为了迎接新晴的到来,他还特意准备了钟鼓等乐器来报时。这里的“新晴”指的是晴朗的天空和阳光明媚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颈联“千峰尽洗供开画,百涧争流待濯缨”更是将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千峰万壑都被雨水冲刷得如同一幅水墨画;百条溪流都在争抢着让帽子洗净尘土,以期一展清白。这里的“千峰”和“百涧”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以形容山峦和溪流的数量之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尾联“奇兴不忧霜径险,促装先赋一诗成”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虽然路途中的山路崎岖不平,但诗人却并不担忧这些问题。相反,他反而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奇兴之旅。于是,他急忙收拾行李,一边行走一边吟咏着诗歌,最终完成了一首佳作。这里的“奇兴”指的是旅途中的美景和新鲜事物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和愉悦之情。而“促装”则是指诗人匆匆收拾行李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出游途中的所见所闻,更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