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舟已过青山趾,后舟犹驻沧江涘。得风未可遽凌人,同在江湖作舟子。
欲去不去心茫然,耳畔仿佛闻鸣舷。须臾相见谢相候,并行不碍波中天。
君不见前舟独行方坐啸,后舟向晚终须到。又不见后舟载比前舟轻,反过前舟三日程。
活计平生系征舸,但愿风潮共安妥。不惜朝朝望后舟,他人岂必相忘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望后舟 - 第一段:描述前船已经驶过青山,而后船仍停留在沧江岸边。这里的“青山”和“沧江”分别指的是远处的山和河流。
译文:前艘船已经过了青山,而后艘船还在沧江边停着。
注释:青山、沧江都是自然景观,这里用来比喻人生旅程中的不同阶段。
得风未可遽凌人 - 第二段:表示虽然得到了风,但还不足以立即超越他人。这里的“凌”是指超过或领先的意思。
译文:虽然得到了风,但还不足以立即超越他人。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追求成功过程中的谦逊态度和对他人的认可。
同在江湖作舟子 - 第三段:表达自己与其他人一样,都是在江湖中努力生活的普通人。这里的“做舟子”是指做船夫或水手。
译文:我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在江湖中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认同和珍视。
欲去不去心茫然 - 第四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想离开却又犹豫不决。这里的“茫然”表示迷茫、困惑的样子。
译文:想离开又犹豫不定,心中充满了迷茫。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心理状态。
耳畔仿佛闻鸣舷 - 第五段:形容诗人仿佛听到了船舷上的声音。这里的“鸣舷”是指船舷发出的声音。
译文:耳畔仿佛能听到船舷上的声音。
注释: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须臾相见谢相候 - 第六段:表达诗人希望与他人相见并得到对方的等待与尊重。这里的“相候”是指等待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就能见到你并得到你的等待与尊重。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期待和重视。
并行不碍波中天 - 第七段:表示诗人与其他人一起行驶,不会干扰到彼此。这里的“波中天”比喻水波中的船只。
译文:我们并肩行驶,不会干扰到彼此。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和谐共处的理念。
君不见前舟独行方坐啸,后舟向晚终须到 - 第八段:通过对比前船独自行驶和后船傍晚到达的情景,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这里的“向晚”是指傍晚时分。
译文:你看不到前船独自行驶时正在大声呼喊,而后船傍晚时分一定会到达。
注释: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不同阶段。
又不见后舟载比前舟轻,反过前舟三日程 - 第九段:表达了诗人对于后船轻快行驶和反超前船的情况的羡慕。这里的“反过”是指反向行驶。
译文:又没有看到后船比前船轻快行驶,反而超过了前船三日程。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以及对于超越自我的渴望。
活计平生系征舸 - 第十段:表达了诗人一生的生计都依赖于长途旅行的船只。这里的“活计”是指谋生的手段或生计。
译文:我一生的生计都依赖于长途旅行的船只。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旅行和冒险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但愿风潮共安妥 - 第十一段: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平稳、顺利。这里的“共”是指共同。
译文:我只希望我们的风潮能够共同安稳、安宁。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共处和平稳生活的向往。
不惜朝朝望后舟 - 第十二段:表达了诗人愿意每天都关注后船的动向。这里的“朝朝”是指每天。
译文:我不怕每天都关注后船的动向。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关注他人的关心和体贴。
他人岂必相忘我 - 第十三段: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人忘记自己的忧虑。这里的“相忘”是指互相遗忘或忽略。
译文:别人是否一定会忘记我呢?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被遗忘或被忽视的恐惧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价值的坚持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