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屋南山下,喜与客分眠。
就中二三子,去住长依然。
为别忽云久,见我惊华颠。
李生阅两载,程郎逾十年。
呼童下尘榻,共读招隐篇。
喜极欲忘寐,明月窥前川。

【注释】

  1. 矮屋:简陋的房屋。
  2. 南山下:山脚下,指诗人的住处。
  3. 分眠:轮流睡觉。
  4. 去住长依然:指朋友来去无定,但总是如此。
  5. 为别:告别。
  6. 忽云:突然之间。
  7. 华颠:头发花白了。
  8. 李生:作者的朋友李氏,字不详。
  9. 程郎:作者的朋友程氏,字不详。
  10. 尘榻:尘世的床铺,指简陋的床。
  11. 招隐篇:陶渊明的《招隐士》,这里借指《归去来兮辞》。
    【赏析】
    这首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写诗人与朋友在秋日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首表现友谊和归隐理想的诗歌。
    秋日杂兴二十首(其六)
    【注释】
  12. 矮屋:简陋的房屋。
  13. 南山下:山脚下,指诗人的住处。
  14. 喜与客分眠:轮流睡觉。
  15. 二三子:两三人。
  16. 去住长依然:指朋友来去无定,但总是如此。
  17. 为别忽云久:突然之间。
  18. 见我惊华颠:看见我时惊讶到头发花白了。
  19. 李生阅两载:作者的朋友李氏,字不详。
  20. 程郎逾十年:作者的朋友程氏,字不详。
  21. 呼童下尘榻:叫仆人收拾一下尘世的床铺,意指从世俗中出来,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22. 共读招隐篇:一起读陶渊明的《招隐士》,这里借指《归去来兮辞》。
    【赏析】
    此为组诗之第二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宁静画面。诗人与友人在秋天的傍晚相聚,共同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他们轮流休息,彼此陪伴着度过时光,这种友情让人心生温暖。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朋友们逐渐离去,留下的只是那片寂静的南山和诗人孤独的身影。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它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