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前五月萱花吐,日日见花如见母。
对花不觉双泪垂,安得花前彩衣舞。
人言种花忧可忘,孝子之忧江水长。
花残却有再开日,暮雨萧萧空北堂。
【诗句解释】
- 阶前五月萱花吐,日日见花如见母。
- “阶前”指家中的院子或者门前的地方。“五月萱花吐”指的是萱草开花了,五月是萱草的花期。这里的萱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人认为它可以驱邪,常用来象征母亲的爱。“吐”表示开放、盛开。整句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怀念。
- 对花不觉双泪垂,安得花前彩衣舞。
- “对花不觉”指的是看到萱草花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眼泪。“双泪垂”表示泪水已经流下来了。“安得花前彩衣舞”表示如果能够穿着花衣服在花前跳舞就好了。这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言种花忧可忘,孝子之忧江水长。
- “人言种花忧可忘”指的是人们经常说种花可以忘记忧愁,但诗人觉得这并不真实。“孝子之忧江水长”则是指孝顺的儿子永远有担忧和思念母亲的心情像江水一样长流不息。这句话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担忧。
- 花残却有再开日,暮雨萧萧空北堂。
- “花残却有再开日”表示虽然花儿凋谢了,但它还有再次开花的日子。“暮雨萧萧空北堂”则是说傍晚的雨声萧瑟,诗人独自一人站在空荡荡的北堂。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译文】
在台阶前五月的萱草开始绽放,每天看到花朵就像看到母亲。
我面对花朵却没有察觉眼泪已经流下来,如何才能在花前跳起彩色的衣服舞?
人们常说种花可以使人忘记忧愁,但我作为孝子总是担忧母亲的安危,就像那绵延不绝的江水一样。
花儿凋谢后还有重新开放的一天,而我在傍晚的细雨中独自站在空荡的北堂。
【赏析】
这首诗以萱草为线索,通过描绘萱草的生长、盛开与凋零,以及诗人对此的反应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首句“阶前五月萱花吐,日日见花如见母”,以萱草的生长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萱草在五月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而诗人每天都能看到它,就像看到了母亲一样。这种对萱草的喜爱和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
第二句“对花不觉双泪垂,安得花前彩衣舞”,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面对盛开的萱草,诗人却没有察觉自己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他多么希望能够在花前跳起彩色的衣服舞,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快乐和满足。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悲伤,都深深地刻画在了诗人的诗歌中。
第三句“人言种花忧可忘,孝子之忧江水长”,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升华。诗人认为人们常说种花可以忘记忧愁,但对他来说,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作为一个孝子,始终担忧母亲的安全和幸福,这份忧虑就像江水一样源源不断。这种对母亲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孝道的坚守,都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
第四句“花残却有再开日,暮雨萧萧空北堂”,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虽然花儿凋谢了,但它还有再次开放的一天;而他在傍晚的细雨中独自站在空荡的北堂,只能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都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整首诗以萱草为线索,通过对萱草的生长、盛开与凋零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他的思念、悲伤、无奈、乐观、坚定等多重情感都被巧妙地融入了诗中,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