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日下乔木,回风动前轩。
忆当亲在时,于兹奉寒暄。
一朝事变作,白玉埋荒园。
墓庐忍栖息,三回见正元。
瀼瀼春露寒,凛凛秋霜繁。
伤哉罔极恩,恨不同九原。
归来过庭处,阶草青更蕃。
载诵下武篇,感激思圣言。
高楣揭华榜,求仁示南辕。
勖尔子若孙,永矢当勿谖。
云山高崒嵂,涧水鸣潺湲。
相望不可即,泪下空澜翻。
这首诗由两部分组成:前八句描述诗人在故居的怀念和感慨,后八句则是诗人对后人的期望。
诗的第一部分是“维则轩”。这里“维”字有多重含义,可以指代作者,也可以理解为维护、保护。“则”字在这里表示准则或法则。整个诗句的意思是“维护这个法则”。这里的“轩”是指房屋的上层,也即屋顶。整体上,这一句的含义是“我维护这个法则”,也就是“我守护着这个家”。
第二部分的首句“寒日下乔木,回风动前轩。”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早晨,阳光洒在高大的树上,微风吹动着前面的窗子。这是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然而,这种宁静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
第三句“忆当亲在时,于兹奉寒暄。”回忆了当亲人还在世时的情景,那时他们互相取暖,分享生活的苦乐。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亲人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孤独和寒冷。
第四句“一朝事变作,白玉埋荒园。”描述了突然发生的灾难,如白玉被埋在荒园中。这象征着亲人的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悲痛和失落。
第五句“墓庐忍栖息,三回见正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他无法忍受这样的孤独,于是选择在墓庐中居住。每当春天到来,他都会去看望已故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瀼瀼春露寒,凛凛秋霜繁。”描述了春天和秋天的天气变化,春露寒冷,秋霜浓密。这些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第七句“伤哉罔极恩,恨不同九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遗憾。他感叹生命的无常,无法与已故的亲人共度最后的时光。
第八句“归来过庭处,阶草青更蕃。”描述了诗人回到故乡的情景。虽然家乡的环境依旧美丽,但再也见不到亲人的身影。这使诗人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第九句“载诵下武篇,感激思圣言。”诗人回忆起曾经学过的《下武篇》,并对其充满感激之情。这首诗教导人们要忠诚于国家和人民,诗人对此深感敬仰。
第十句“高楣揭华榜,求仁示南辕。”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像华榜上的圣贤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因为他的努力没有回报。
第十一句“勖尔子若孙,永矢当勿谖。”这是对后人的期望。他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他的遗志,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同时,他也提醒他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辜负祖先的期望。
第十二句“云山高崒嵂,涧水鸣潺湲。”描绘了家乡的山水景色。尽管面临困境,诗人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期待未来会更好。
第十三句“相望不可即,泪下空澜翻。”描述了诗人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只能通过泪水来感受故乡的气息。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