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相送向京华,同见秋杨起叹嗟。
君自客回侬又客,漫天春恨似杨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
“过长蘅”:经过茂盛的柳树。“画柳叹别”:用柳枝画的柳树来比喻自己。“当时相送向京华”:当时分别时你我相送,一起前往京城。“同见秋杨起叹嗟”:我们一同看着秋天的杨柳叹息感叹。“君自客回侬又客”,你刚从客居之地回来,我又成了你的客人。“漫天春恨似杨花”:春天的愁怨像杨花一样无处不在,漫无际涯。“春恨”:春天的忧愁,这里指对离别的哀伤。
【答案】
译文:我们当初分别去往京城,一同见到秋天的杨柳而感慨万分。你刚从客居之地归来,我又成了你的客人。
满天的春风如同杨花一般,无边无际地洒落着我们的离情别绪。赏析:这是一首闺中思妇的诗,抒写她对丈夫的深情和离别的哀伤。全诗以柳为喻,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在外的游子的深情怀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人物活动,是全诗的序言。“当时相送向京华,同见秋杨起叹嗟”,回忆了当年与丈夫分别的情景。“秋杨”二字,既点出季节,也暗示二人相聚的时间不长。“君自客回侬又客,漫天春恨似杨花”,写丈夫归家以后的情形。“妾身犹是昔年人”,这一句既是对上句的回答,也是对自己感情状态的表白。“君自客回”两句,写妻子在丈夫归后的处境;“妾身犹是昔年人”,写妻子在丈夫归后的心情。“满目春风千万种,更吹得、别离滋味浓。”这句诗的意思是:“满眼都是春风,千般万般都是离愁别绪。”此联写景,景中含情。
第三联紧承“春恨”而来,说那无边无际的春风,就像无数飘飞的柳絮一样,把离愁吹遍了大地,使得离愁更加浓烈。“春恨”两字,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烘托了气氛,渲染了情意。
末联写思妇对春光的依恋与珍惜。“满目春风千万种,更吹得,别离滋味浓”,“满目春风”,是说眼前的春色,有千万种。“千万种”一词,既形容了春天的丰富多采,也突出了离愁之重。“更吹”二字,表明春风已吹得如此浓烈,离愁也更加浓厚。“浓”字,既写出了春愁之多,也写出了思妇对春天的喜爱。“春愁”一词,既指春天里所生的愁绪,也指春天里的离愁。“春愁”二字,既突出了春天的特点,也突出了离愁的特征。“惜春”二字,既点出了主题,又突出了离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