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郭拿舟夜别师,竹房松阁总幽期。
影堂月落泉呜咽,无复疏帘看弈戺。

【注释】拿:持,把。戺:门限,门槛。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七夕之夜因雨而写的,抒发了诗人的闲情逸致和对山中生活的怀念。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幽。

其一:

山郭拿舟夜别师,竹房松阁总幽期。

影堂月落泉呜咽,无复疏帘看弈戺。

其二:

山色空蒙雨亦奇,爱山乐水性所归。

不嫌野径通幽处,自喜林深得静宜。

【译文】

其一:

晚上在山边把船拿过来与老师分别,竹房里松阁里总是我幽雅的期待。影子堂里月亮西落泉水呜咽,再也看不到那扇门上的屏风下棋了。

其二:

山色空蒙雨也奇妙,喜爱山林喜欢水是我的本性。不怕山路蜿蜒通到幽深处,自然喜欢树林深处宁静怡人。

【赏析】

“山郭拿舟夜别师”,写诗人与老师的夜话。“拿舟”即“把船”。这里用“拿”字,是因为诗人当时身临险境,如履薄冰;而“夜别师”则又说明诗人是在夜色苍茫之中,在山郭外把船拿过来与老师告别。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送老师时的环境与心情。“竹房松阁总幽期”,写自己对环境的向往。“竹房松阁总幽期”,是说竹房松阁都是幽静的,所以诗人总是向往它们。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环境的喜爱及向往之情。“影堂月落泉呜咽”,写诗人的观感。“影堂”,指竹林。“月落”,指月光西坠。“泉鸣咽”,是写泉水的声音。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竹林之中看到的景象。“无复疏帘看弈戺”,写出了诗人在观景时的心境。“弈戺”,是围棋盘的边缘。“疏帘”,是指竹制的帘子。“看弈戺”,是说观看围棋盘。这一句写出了诗人观景时的心情。

其二:

山色空蒙雨亦奇,爱山乐水性所归。

不嫌野径通幽处,自喜林深得静宜。

【译文】

其二是:

山色空蒙雨水也很奇妙,喜爱山林喜欢水是我的本性。不怕山路蜿蜒通到幽深处,自然喜欢树林深处宁静怡人。

【赏析】

“山色空蒙雨亦奇”,写山水之景。首句“山色空蒙雨亦奇”,点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赞美。“空蒙”二字,既形容雾气弥漫,又暗示着山间迷离的景色,给人以朦胧美的感觉。“雨亦奇”,不仅说明了雨景的特点,而且表达了诗人的感受。他欣赏雨景,认为雨景也很奇妙,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因为性格豪爽的李白,一生浪迹江湖,游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景。他对大自然的感情特别深厚,尤其酷爱山水之美。他经常以自己的感情去衡量、评价周围的山水景物,认为它们都有独特的美。因此,当他观赏到雨景时,便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

“爱山乐水性所归”,直接抒情。“爱山乐水”,是说喜爱山山水水的本性所致。“性所归”,表明这种爱好是命中注定的。“不嫌野径通幽处”,“野径”,小路。“通幽处”,是说通往幽远的深处的小道。这里的“通”是动词,意思是通向;“幽处”是名词,表示僻静的地方。“野径通幽处”是说虽然路是偏僻的,但是仍然喜欢它。“自喜林深得静宜”,“自喜”,是自己感到高兴;“林深”,指树林很浓密;“得静”,是说得到安静。“林深得静宜”是说自己喜欢树林深处的安静。“自喜”两字突出了自己喜爱这种安静的心理感受。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送老师的情景,表达出诗人的闲情逸致和对山中生活的怀念。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