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每向忧患老。
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
忆君堂前柏,我儿发未燥。
蹉跎两鬓衰,立身恨不早。
而中恐无闻,柏今已合抱。
草木本无情,此意向谁道。

杂诗二首其二

人生天地间,每向忧患老。

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

忆君堂前柏,我儿发未燥。

蹉跎两鬓衰,立身恨不早。

而中恐无闻,柏今已合抱。

草木本无情,此意向谁道。

注释:

  1. 杂诗二首其二:指《杂诗》中的第二首。
  2. 人生天地间:意思是说人生短暂,只有短暂的时间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
  3. 每向忧患老:意思是常常因为忧虑和困难而感到衰老和疲惫。
  4. 自非秉明哲:意思是如果不是聪明智慧的话。
  5. 盛名安足保:意思是美好的名声不能长久保持。
  6. 忆君堂前柏,我儿发未燥:意思是想起你曾种的院子里的柏树,而我的儿子的头发还没有变白。
  7. 蹉跎两鬓衰:意思是蹉跎岁月导致两鬓发白。
  8. 立身恨不早:意思是后悔没有早早地立志成就功名。
  9. 而中恐无闻:意思是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成就。
  10. 柏今已合抱:意思是柏树现在已经长到可以合抱的程度了。
  11. 草木本无情:意思是草木本身是没有情感的。
  12. 此意向谁道:意思是这些情感和意向又该向谁说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儿子、堂前的柏树等事物,表达了对人生、事业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以草木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事业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诗人以“人生天地间”开篇,表达了人生短暂、易逝的主题。接着,他感叹“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意味着如果不能拥有明智的智慧,那么美好的名声也是无法长久保持的。这里,诗人以“明哲”和“盛名”为主题词,分别暗示了智慧和名声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诗人回忆了堂前的柏树和自己的儿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感叹“忆君堂前柏,我儿发未燥”,意味着在堂前的柏树还在生长的时候,而他的儿子却已经白发苍苍了。这里,诗人以“堂前柏”和“我儿”为主题词,分别暗示了时间和生命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性。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感叹“蹉跎两鬓衰,立身恨不早”,意味着因为蹉跎岁月而导致两鬓发白,因此感到遗憾和悔恨。这里,诗人以“两鬓衰”和“立身恨不早”为主题词,分别暗示了年龄和时间的流逝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性。
    诗人以“而中恐无闻”结束全诗,表达了对于自己没有成就的担忧和忧虑。他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成就,因此感到不安和忧虑。这里,诗人以“而中恐无闻”为主题词,表达了对于未来成就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
    这首诗以草木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事业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通过对堂前的柏树、自己的儿子以及时光流逝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