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学仙者,汉武殊可怜。
后宫降王母,东狩封泰山。
青鸟去不返,巨石乃能言。
空留蟠桃核,谁能待千年。

以下是对童冀《读山海经二首》的逐句释义:

诗句解读

  1. 古来学仙者,汉武殊可怜。
  • “古来”意味着自古以来。
  • “学仙者”指的是那些追求修仙的人。
  • “汉武”指的是汉武帝,他是一位著名的帝王。
  • “殊可怜”表示非常可怜或可悲。
  • 整句诗表达了对古代追求长生不老之人的悲哀。
  1. 后宫降王母,东狩封泰山。
  • “后宫”可能是指皇帝的后宫或者皇宫内的女子。
  • “降王母”可能是指与王母娘娘有关的活动。
  • “东狩封泰山”可能是指皇帝东巡狩猎并封拜泰山的活动。
  • 这两句描述了古代帝王的活动和仪式。
  1. 青鸟去不返,巨石乃能言。
  • “青鸟”通常在神话传说中指代信使或使者。
  • “不返”表示不再返回,可能是某种离别或消失。
  • “巨石”指的是巨大的石头。
  • “能言”表示能够说话。
  • 整句诗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场景,即青鸟不再返回,而巨大的石头却能够说话。
  1. 空留蟠桃核,谁能待千年。
  • “蟠桃核”指的是蟠桃树的果实核,传说中吃了它可以长寿。
  • “谁”在这里是疑问词,表达一种不确定或疑惑的语气。
  • “待千年”表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 整句诗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被留下的感慨。

译文及注释

  1. 古来学仙者,汉武殊可怜。(第一首,第二联)
  • 自古以来学习修炼成仙的人,汉武帝真是可悲啊!
  1. 后宫降王母,东狩封泰山。(第三联)
  • 后宫中的嫔妃们纷纷向王母娘娘献上礼物。
  • 皇帝东巡狩猎并封拜泰山。
  1. 青鸟去不返,巨石乃能言。(第四联)
  • 青鸟再也没有回来,只有巨石能够开口说话。
  1. 空留蟠桃核,谁能待千年。(第五联)
  • 空留下蟠桃核,谁能等到千年呢?
  1. 玉兔何年下,蛟龙万里来。(第六联)
  • 玉兔何时降落,蛟龙万里而来。
  1. 我欲凌天翔,仙人常相招。(第七联)
  • 我渴望超越天空飞翔,仙人总是在召唤我。
  1.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第八联)
  • 你看那高堂前的明镜,映照出悲伤的白发,早晨还是黑发到了晚上就变得像雪一样白了。
  1.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第九联)
  • 只见到三口井的深处,寒气逼人的金棺埋葬着死者的骨灰。
  1. 望陵台下草萧萧,秋风吹断人肠断。(第十联)
  • 望见陵墓下的草丛萧瑟凄凉,秋风一吹使人心生哀愁。
  1.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第十一联)
  • 这首曲子只应该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到几次呢?
  1. 齐侯用之,以为国宝;楚王夺之,以为御服。(第十二联)
  • 齐国国君认为它是国家的宝物,楚国国王夺走它作为自己的衣服。
  1. 秦穆之女嫁孟明,孟明往之西戎。(第十三联)
  • 秦国的公主嫁给孟明,孟明前往西边的戎族地区。
  1. 孟明还于商洛,西遇大棘;若有人从,吾知其神也。(第十四联)
  • 孟明回到商洛,在西边遇到大棘这个地方,如果有人来迎接他们,就知道他们是神明的化身。
  1. 五子乘舟浮沧海,行逢义士击长剑。(第十五联)
  • 五个儿子乘船漂浮在大海之上,途中遇到了正义之士挥舞着长剑。
  1. 九子乘云游太清,八公乘风下太清。(第十六联)
  • 九个儿子乘着云朵遨游在太清宫之中,八位神仙乘着风飘向下清宫。
  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第十七联)
  • 距离村庄有三两里远,可以看到五六户人家的房屋;亭台楼阁七、八、九座,盛开着八九十朵花儿。
  1. 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第十八联)
  • 鸡鸣声从高高的树上传来,狗吠声从深深的宫殿中传出。
  1.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第十九联)
  • 夜深人静时说话的声音也消失了,仿佛可以听到低声啜泣的声音。
  1.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第二十联)
  • 突然感到魂魄都在颤抖,恍然惊醒后不禁长声叹息。
  1. 浮阳困速景,弱岁弄流年。(第二十一联)
  • 太阳逐渐落下,光阴匆匆流逝,青春年少的人们玩弄着时光。
  1. 年既老而不衰,齿既坚而不老。(第二十二联)
  • 年龄大了却不衰老,牙齿坚固却不衰老。
  1. 过二十仍未娶,游燕赵乎千里。(第二十三联)
  • 过了二十岁还没有娶妻,四处漫游于燕赵两地。
  1. 弱冠弄文墨,登高赋新诗。(第二十四联)
  • 二十岁时就开始研习文墨之道,登上高楼吟咏新作的诗篇。
  1. 心非郁陶亦不惨,蹇傲自遂垂钓矶。(第二十五联)
  • 心情并不忧愁也不会悲伤,反而更加傲慢地在垂钓的石矶上畅游自在。
  1. 采药入南山,涉涧越岩阿。(第二十六联)
  • 带着药草进入南山,越过山涧穿过岩石。
  1. 虎豹九关合,蛟龙千里居。(第二十七联)
  • 虎豹九重门关闭,蛟龙在千里河川居住。
  1.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第二十八联)
  • 精卫衔着细小的树枝和树叶,打算用来填平大海。
  1. 伯牙绝弦于钟期,马援死城郭间。(第二十九联)
  • 俞伯牙在钟期死后绝弦不再弹奏琴乐,马援为守边而死葬在城内。
  1. 投竿百丈光,挂席三十里。(第三十联)
  • 抛竿百丈长的竿子,乘坐三十里的船帆远航。
  1. 皎洁无瑕玉壶冰,皓腕凝霜月华冷。(第三十一联)
  • 清澈无暇如同玉壶中的冰块,手腕凝结着霜月的寒冷月光。
  1. 桂棹泛沧浪,枫桥夜泊长。(第三十二联)
  • 桂木做的船桨划破沧浪,枫桥夜晚停泊长流不息。

赏析
童冀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韵味和哲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青鸟”“巨石”等意象不仅具有形象性,更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境界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