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出扶桑,流光丹若木。
东西几万里,倒影射蒙谷。
尝闻瀛海上,半夜见日浴。
如何北荒外,乃有龙衔烛。

【注释】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处,即东方的太阳。

流光:流彩,指日光。

若木:神话中的一种树木。

射蒙谷:指日光在蒙谷(地名)上反射。

瀛海:大海,此处泛指南海。

半夜:指夜晚。

龙衔烛:传说有龙从天上衔着火把下到地上照明。这里以龙喻明月。

【赏析】

《读山海经二首》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写东海之东有一片辽阔无垠、神秘莫测的地区,那里居住着一个名叫“北荒”的国家。这个国家与世隔绝,不与中国来往。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比喻,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奇异景象,表达了对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前两句描写了东海之东的壮丽景色。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如同燃烧的火焰。而在那遥远的南方,有一棵名为“若木”的神奇树木,它生长在一片神秘的土地上。这棵若木高耸入云,直插天际,仿佛要触摸到月亮的倒影。这里的“倒影射蒙谷”,意味着若木的影子投射到远处的蒙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象。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东海之东的广阔地域。据说,这个地区距离中国数万里之遥,但在这里的土地上,却能够看到月光的倒影。这表明这里的地形奇特,地貌复杂,使得月光能够倒映出来。而这种倒影在蒙谷上形成的美丽景象,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后两句则是对东海之东北荒国的描述。据说这个国家与世隔绝,与中国没有任何往来。然而,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却有一只神龙栖息在那里。神龙口中衔着火把,为人们照亮道路。这里的“龙衔烛”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神龙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个神奇国度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东海之东北荒国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比喻手法,将这片土地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之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