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少年日,无事幸休居。
佩弦戒性缓,每师董安于。
迨兹桑榆景,始悟失东隅。
屡将孱弱躯,触冒风波途。
严冬朔风急,夜绝高邮湖。
岂不幸利涉,为计良已疏。
古人戒垂堂,况我疾病余。
前途谅多险,欲悔将焉如。
【解析】
“我昔少年日,无事幸休居。佩弦戒性缓,每师董安于”是说过去年少的时候,没有什么烦心事,所以可以悠闲地居住。佩弦,指佩带琴弦;戒性缓,指克制性情不急躁。董仲舒(前178~前104年),西汉思想家、文学家,今山东人。字少公,后世称董子。他主张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的灾异政治学说,为西汉王朝所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对汉武帝影响很大,被推为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此联意谓年轻时无所事事,可以悠然自得,后来才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迨兹桑榆景,始悟失东隅”是说等到头发花白,方知青春易逝,而后悔已晚。桑榆,指日暮时;迨,到;斯,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犹,同“于”。这句诗的意思是:等到年老头发花白,才知道青春已经消逝。
“屡将孱弱躯,触冒风波途”是说多次遭受困难和挫折,就像在风浪中航行一样,处境艰难危险。孱弱,懦弱无能,这里比喻软弱;途,同“旅”,指旅途。
“严冬朔风急,夜绝高邮湖”是说严冬寒风刺骨,夜晚断绝了通往高邮湖的道路。
“岂不幸利涉,为计良已疏”是说怎能不感到悲哀呢?因为前途艰难险阻,所以不能不感到忧虑。
“古人戒垂堂,况我疾病余”是说古人告诫人们不要站在屋檐下,而我已是病人之身,更加感到危险。
“前途谅多险,欲悔将焉如”是说前方的路一定有很多危险和困难,想要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答案】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写的一首感怀诗。诗人回忆了年轻时的生活和遭遇,感慨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和生命的短暂。全诗以“我昔少年日”开头,点明自己的年轻时期曾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与结尾“欲悔将焉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诗人通过写自己一生的经历,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