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珠桂草骆驼城,一线鱼河百万兵。
不信受降终隔虏,可能绥德更移旌。
黄沙漠漠笳声壮,朔气凄凄铁骑鸣。
谁继旧时崔少保,直将输挽作长缨。

这首诗是明代董应举创作的《送王户部督饷延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米珠桂草骆驼城”,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米珠”比喻珍贵如珍珠的粮食,“桂草”则可能指的是一种稀有且贵重的草本植物,“骆驼城”则形容了城镇的规模和繁荣。这一句表达了粮食的宝贵和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

第二句“一线鱼河百万兵”,用“一线”和“鱼河”形象地描述了河流的狭窄和军队的数量庞大。这里暗示了军事行动的规模之大,以及士兵们面临的困境。

第三句“不信受降终隔虏”,表达了作者对于投降政策的怀疑态度。他认为接受敌人的投降最终仍然是隔着敌人,意味着真正的和平并不容易实现,强调了战争中的困难和复杂性。

最后两句“可能绥德更移旌”,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展望。“绥德”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名,“移旌”意味着改变或者转移。这两句可能预示着在某种情况下,局势可能会有所变化,带来积极的结果。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期间的紧张氛围、粮食的珍贵以及对于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军事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