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不辨径,积叶翳寒泉。
屋角留残日,秋阶童独眠。
问师何所去,遥指隔江烟。
夕磬无人发,林中闻暮蝉。

【注释】

  1. 秋日寻孔雀庵軿上人:指秋天时到孔雀庵去访问修行的乘辇上人。
  2. 林深不辨径:树林里,树荫茂密,看不清道路。
  3. 积叶翳寒泉:树上厚厚的叶子遮住了寒泉。
  4. 屋角留残日:夕阳余晖照在房檐上。
  5. 秋阶童独眠:孩子们独自在秋天的台阶上睡觉。
  6. 问师何所去:向僧人询问他去哪里了。
  7. 遥指隔江烟:远远地指着江那边的烟雾。
  8. 夕磬无人发:晚上敲磬没有人听到。
  9. 闻暮蝉:听晚蝉的声音。
    【赏析】
    《秋日寻孔雀庵軿上人》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四句写寻访的情景,后四句写寻访的结果及所见所闻。全诗以“林深、积叶、寒泉、童眠、残日”等意象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幽静清寂的山林景色。
    首联“林深不辨径,积叶翳寒泉。”两句写寻访的情景。这里写林子很深,树木丛生,遮蔽了路径,使人看不见路。而树上厚厚的叶子又遮住了寒泉的流水声,使得人们无法听见泉水的声音,只好凭听觉去寻找。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颔联“屋角留残日,秋阶童独眠。”两句写寻访的过程。这里写夕阳余晖照在房檐上,孩子们独自在秋天的台阶上睡觉。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尊重。这里的“残日”既指夕阳的余晖,也暗指人生的黄昏时刻,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消逝;“秋阶”则是指秋天的台阶,代表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流转。通过这两个词,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颈联“问师何所去,遥指隔江烟。”两句写寻访的结果。这里写诗人向僧人询问他去哪里了,并远远地指着江那边的烟雾。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答案的渴望。这里的“何所去”既是一个疑问,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而“遥指隔江烟”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未知的期待和对答案的渴望。
    尾联“夕磬无人发,林中闻暮蝉。”两句写寻访的结果及所见所闻。这里写傍晚时分敲磬没有声音,而在树林中听到了晚蝉的声音。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和对生命的赞美。这里的“夕磬”既指傍晚敲响的磬声,也象征了宁静和平和的氛围;“暮蝉”则是指傍晚时分的蝉鸣声,它代表着大自然的生命活力和生生不息的精神。通过这两个词,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
    这首诗以“林深”、“寒泉”、“残日”、“童眠”等意象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幽静清寂的山林景色。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答案的渴望,以及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和对生命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