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极爱怜初,憎生妒忌余。
隔花闻凤吹,卷幔望鸾舆。
夜月闲金屋,秋尘暗绮疏。
悲愁谁解赋,惟有马相如。
长门怨
宠极爱怜初,憎生妒忌余。
隔花闻凤吹,卷幔望鸾舆。
夜月闲金屋,秋尘暗绮疏。
悲愁谁解赋,惟有马相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失宠妃子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她的哀怨之情。在汉代诗歌中,“长门怨”常被用来表达因失宠而感到的哀伤。诗中没有直接出现一个“怨”字,但句句都在写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将抽象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形象。
首句“长门怨”,便点明了主题,随后诗句“宠极爱怜初,憎生妒忌余”揭示了这种情感转变的原因。宠极而妒生,是许多后宫故事中的常见桥段。妃子从最初的宠爱到后来的嫉妒和怨恨,这种情感的转变,既复杂又真实。她对皇帝的爱恋和期待,以及因失去宠爱而产生的痛苦和绝望,都被诗人细腻地捕捉和表达了出来。
接下来的句子,如“隔花闻凤吹,卷幔望鸾舆”,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这里的“闻凤吹”和“望鸾舆”,不仅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又寂寞的氛围,更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位失宠妃子的内心世界。她的孤独和无助,似乎在这寂静的夜里得到了更深一层的体现。
最后两句“夜月闲金屋,秋尘暗绮疏”,则以更为宏大的景象来结束全文,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失宠妃子所处的环境的清冷和孤寂,更深刻地反映了她内心的悲凉和无奈。月亮的冷漠、秋风的萧瑟,都似乎在诉说着她的心事——那种无人理解的悲伤和孤独。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失宠妃子的形象,并深刻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传递。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邃,也能感受到古人情感的真实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