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歌《白雪》,未知弦上声。看君弹来秋月下,十指如度春风鸣。
初闻飘飘下天阙,乱逐回风气骚屑。冻来深树梅不开,散入空林竹应折。
又如纷纷江上来,流音中节浑相催。灞陵一日几人度,剡溪半夜孤舟回。
清川带寒流,野鸟绝繁语。少女歌残叶共飞,仙郎唱罢花能舞。
须臾雪晴风亦迟,按弦问君君不知。声残响绝无所见,惟见桐枝秋露垂。
【注释】:
①秋夜:指秋天的夜晚。阳春白雪:古代琴曲名,相传为春秋时代齐国桓景所作,其音高妙绝伦,故称“阳春白雪”。②遂歌以赠:于是作诗赠送给谷大。遂,于是;赠,赠送。③不知弦上声:不知道琴弦上的美妙声音。④十指如度春风鸣:形容弹奏时手指灵活自如。⑤初闻飘飘下天阙:刚开始听到琴声飘然降落在天上宫殿。⑥回风气骚屑:好像风吹动草木发出沙沙的声音。⑦冻来深树梅不开:寒气逼人,深树里的梅花都未开放。⑧散入空林竹应折:飘散入空寂的树林中竹子也会折断。⑨又如纷纷江上来,流音中节浑相催:就像那江水里纷纷扬扬的水花,流水中的乐声和琴音互相呼应。⑩灞陵一日几人度,剡溪半夜孤舟回:指诗人自己一天之内有几处经过?剡溪夜里只有一只小船归家。灞陵、剡溪都是泛指。灞陵: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剡溪:即浙江剡溪。这里指浙江剡溪。⑩清川:清浅的河川。野鸟:野外的鸟儿。繁语:杂乱的鸣叫声。⑩少女歌残叶共飞:少女们唱着歌曲叶子随风飞舞。⑩仙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花能舞:指花仿佛在跳舞。
【赏析】:
此篇是唐代文学家王建的五言古诗,描写了一次听琴的感受。全诗通过写听琴过程中所见所闻,以及由琴声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秋夜听谷大弹阳春白雪遂歌以赠”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秋夜,月光如水洒满大地,一位名叫谷大的年轻琴师正在弹奏《阳春白雪》。这两句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渲染了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之中。
三、四句“昔闻歌《白雪》,未知弦上声。看君弹来秋月下,十指如度春风鸣”则进一步展开对琴声的描写。这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阳春白雪》这首曲子的耳熟能详,也暗示了自己对音乐的喜爱与追求。同时,还通过比喻手法(如将琴声比作春风),使得音乐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五、六句“初闻飘飘下天阙,乱逐回风气骚屑”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声如何影响人心,让人感受到它如同神仙般的神奇力量。这里的“飘飘”和“回风”等词语,都富有动感和韵律感,使人仿佛听到了那悠扬的琴声在天空中飘扬,与清风交织在一起。
七、八句“冻来深树梅不开,散入空林竹应折”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声如何影响自然景观。在这里,作者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深树里的梅花与竹林赋予了情感,使其仿佛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而发生变化,这一细节描写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九、十句“又如纷纷江上来,流音中节浑相催”进一步描绘了琴声如何与其他声音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这里的“纷纷”和“流音中节”等词语,都表现出了音乐的节奏感和流动性,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悠扬的琴声在水中流淌,与其他声音相互交融、相互推动。
十一、十二句“灞陵一日几人度,剡溪半夜孤舟回”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声如何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这里,作者通过具体的场景设置(如灞陵、剡溪等地),展现了琴声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使人仿佛看到了那些被音乐感动的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泪水,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
十三、十四句“清川带寒流,野鸟绝繁语”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声如何触动人心。在这里,作者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清川和野鸟赋予了情感,使其仿佛受到了音乐的触动而发出了欢快的鸣叫声。这一细节描写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艺术魅力。
十五、十六句“少女歌残叶共飞,仙郎唱罢花能舞”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声如何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用“仙郎”来形容年轻的琴师),使得琴声与人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同时,还通过具体的场景设置(如少女唱歌、花枝摇曳)展示了琴声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最后一句“须臾雪晴风亦迟,按弦问君君不知”则表达了作者在聆听完琴声后的心情变化,他原本希望听到更美妙的音乐,但最终却只听到如此平淡无奇的琴声,感到有些失望。然而,当他询问琴师为何演奏如此平淡无奇的音乐时,却发现琴师根本听不懂自己的提问,这种反差使得作者感到既好笑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