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山家人迹稀,往来浑觉市廛非。
雷鸣谷里朝寻菌,雨过岩前日采薇。
草泽底须人自弃,桃源真与世相违。
他年未必无园绮,应是看云到晚归。

《山家书壁》

注释:

为爱山家:因为喜爱山居,

家人迹稀:家里的人很少外出。

浑觉市廛非:完全感觉不到城市的热闹和繁华。

雷鸣谷里朝寻菌:在山谷里听到雷声,就去寻找灵芝(一种草药)。

雨过岩前日采薇:在雨后岩石前采摘野菜。

草泽底须人自弃:在草丛中必须自己放弃。

桃源真与世相违:桃源真的与世俗相违背。

他年未必无园绮:未来可能不会有陶渊明那样的隐士。

应是看云到晚归:应该是看到云彩才回家。

赏析:

这首五绝,表达了诗人隐居的情怀。首联写山居生活之闲适;颔联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的超逸情怀;颈联写出了诗人的清高;尾联抒发了人生无常、随缘逍遥的感慨。全诗意境幽远,风格平淡,语言朴实,不雕琢,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善于以平淡的语言反映深刻的现实内容,多寄兴于自然,表达退隐的思想。《山家书壁》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

首联“为爱山家”、“家人迹稀”,直接点出题意。诗人之所以热爱这山中的家园,是因为这里的居民极少往来,可以远离尘嚣,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此开篇,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颔联“雷鸣谷里朝寻菌”、“雨过岩前日采薇”是对诗人日常活动的具体描绘。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更表现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诗人在山谷中听到雷声,便去寻找灵芝,而在雨后岩石前采摘野菜,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

颈联“草泽底须人自弃”、“桃源真与世相违”,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草丛中,诗人常常要自我舍弃,不被世俗所束缚。而桃源,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它与世俗相违背。这里的“桃源”并非真实存在的地名,而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国。

尾联“他年未必无园绮”、“应是看云到晚归”,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他认为未来可能不会有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出现,而自己也应该像他一样,看云赏景,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家。这既是对陶渊明的赞美,也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诗人内心的世界和他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