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每承先枉问,躬耕无计服勤劬。
兵戈南北家千里,风雨蒹葭海一隅。
故旧岂闻真国士,笑谈唯爱老渔夫。
烦君为觅蓬莱路,徐福楼船近有无。
避地每承先枉问,躬耕无计服勤劬。
兵戈南北家千里,风雨蒹葭海一隅。
故旧岂闻真国士,笑谈唯爱老渔夫。
烦君为觅蓬莱路,徐福楼船近有无。
我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 诗词原文:
避地每承先枉问,躬耕无计服勤劬。
兵戈南北家千里,风雨蒹葭海一隅。
故旧岂闻真国士,笑谈唯爱老渔夫。
烦君为觅蓬莱路,徐福楼船近有无。
- 诗意解析:
- 避地每承先枉问:“避地”指躲避战乱或政治迫害,“每”表示经常、总是。这里表达诗人无论何时都受到前辈的慰问和关心。
- 躬耕无计服勤劬:‘躬耕’意为亲自耕种,‘无计’表示没有其他办法。诗人虽然努力耕作,但无法摆脱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
- 兵戈南北家千里:这里的“兵戈”指的是战争,“南北”泛指东西方向。战争使得家人分离,生活在千里之外,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战争带来的痛苦。
- 风雨蒹葭海一隅:“风雨蒹葭”描绘了海边的景象,“海一隅”意味着在海的边缘,暗示诗人身处偏远之地。这里的自然景象与战争背景相呼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故旧岂闻真国士:诗人通过反问来表达对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怀念,但现实中却很难见到这样的人物。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望。
- 笑谈唯爱老渔夫:这里的“笑笑”可能是指幽默或轻松的谈话方式,而“爱老渔夫”则表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勤劳渔民的尊敬。这部分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的心态。
- 关键词注释:
- 避地:避免战乱或政治迫害的地方。
- 躬耕:亲自耕种,形容农民辛苦劳作的生活状态。
- 兵戈:战争,这里特指战乱。
- 南:南方。
- 北:北方。
- 海一隅:海的边缘,暗示诗人身处偏远之地。
-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形容荒凉或孤独的环境。
- 徐福:传说中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的方士,这里可能隐喻某种寻求超凡脱俗之道的愿望。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虞堪对自己生活的深刻反思和真实写照。通过描绘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以及个人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 评析与写作背景:
《次韵答甬东方彦修见寄并柬徐生》是虞堪在元朝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元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迁频繁。虞堪作为一位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诗歌,既是他对个人经历的一种记录,也是他对时代变迁的一种反应。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相关文献:
- 虞堪(约1354年前后在世) - 宋丞相允文七世孙,元代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至正中隐居不仕,明洪武中起为云南府学教授,卒于官。家藏书甚富,多手自编辑。雅重先世手泽,闻有雍公遗文,千里外必购得之。有《希澹园诗》三卷编其从祖虞集《道园遗稿》六卷。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虞堪深邃的艺术造诣,还能更全面地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风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