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都在太湖西,满路风烟棘刺迷。
华屋燕飞今在否,市桥官柳不胜题。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太湖西的山好,次句写荆溪风烟迷人,三句写华屋燕飞今在否,四句写市桥官柳不胜题。诗人借“荆溪”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答案】
为王允同题家山荆溪图
好山都在太湖西,满路风烟棘刺迷。
华屋燕飞今在否,市桥官柳不胜题。
赏析:
首句写太湖西的好山。作者以“好山都在太湖西”一语,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太湖西岸。太湖西岸,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苏州园林所在地,那里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众多古典园林。这些园林都是依山而造,环水成趣,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扶疏,景色秀丽宜人。太湖西麓的山虽不甚高峻,但因林木蓊郁,绿树掩映,故显得格外秀美。“满路风烟棘刺迷”,是说从太湖西行,沿途都是茂密的树木和荆棘丛生的小路。“棘刺”二字,既突出了道路崎岖难走的特点,又烘托出太湖西山景色优美迷人。
第二句写荆溪风烟迷人。荆溪,即今天的苏州古城区中心地带的金阊、十梓、斜塘三镇之间一带的河流。由于河道纵横交错,两岸建筑参差有致,再加上河道狭窄曲折,所以每当夏秋之际,江南多雨,常有烟雾弥漫荆溪之上。此句中“满路”二字,点出了荆溪上烟雨蒙蒙的实况;“棘刺迷”,则描绘出荆溪上烟雾迷茫的景象。两句连用两个“迷”,不仅写出了烟雨迷蒙的景况,而且使人仿佛听到了阵阵风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的嘈杂之声。
第三句写华屋燕飞今在否。华屋,指富丽堂皇的房屋;燕,指燕子。这一句是说自己现在身居何处?是不是像当年王允所居住的那种华屋呢?“今在否”,意思是说,现在有没有燕子飞来栖息呢?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王允曾住吴地,后迁居会稽,晚年归隐家乡。王允的《释疑》一文,就是针对当时士族阶层间互相猜忌、相互攻击而写的。文中说:“吾昔游于洛滨,见浮丘公乘白鹤经过,因问其何往,公曰:‘吾本辽东人,流离兵乱之中。’问:今复何之?”王允借“浮丘公”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怀才而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作者在《荆溪杂咏》中,也曾写过一首咏燕的诗:“春色满江城,春风正可人。谁家有新燕,飞入画堂频。”这两句也是借燕飞的动态描写抒发思乡之情。“今在否”三字,既照应了前句中的“今在否”,也照应了后句中的“不胜题”。
末两句写市桥官柳不胜题。市桥,即今天的苏州市观前街。官柳,即指官府种植的柳树。这两句是说市桥上官家的柳树,真是太多了,以至于无法一一题咏啊!这两句是作者对苏州美景的赞美。苏州的园林、古镇、古迹,以及众多的桥梁和街道上的杨柳,都是作者赞美的对象。这两句既是对前三句的具体回应和补充说明,又是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