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哲伊谁,遗编可稽。
由来太音,其声孔希。
按谱操弦,听者以疑。
注释:
羊城(广州)向谁展示我的决心,遗存的书籍可以作为证明。
自古以来的音乐,它的声音是如此稀缺稀少,以至于无法听出其真正的音律。
依照乐谱演奏乐器,听众听了会感到疑惑。
往哲伊谁,遗编可稽。
由来太音,其声孔希。
按谱操弦,听者以疑。
注释:
羊城(广州)向谁展示我的决心,遗存的书籍可以作为证明。
自古以来的音乐,它的声音是如此稀缺稀少,以至于无法听出其真正的音律。
依照乐谱演奏乐器,听众听了会感到疑惑。
【注释】 李宇度:作者的朋友。南平掌教:指福建建瓯的南平府学,是宋代的一个学府。郭外:城门外。百角楼:在福建建瓯,有九十九个角的楼。霁月:雨过天晴的月亮。绝学:指高深的学问。延平:即“建阳”,位于福建省北部。 译文: 匣中雄志斗间横,今日天意让你去闽南。 你胸怀大志不肯输周造士,衣冠儒雅可以对鲁诸生。 城门外风光碧,楼头霁月明。 绝学正怜君姓李,好将吾道溯延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正误。此诗为诗人论学之作。“无圣无凡无不同”是说圣人与凡人、有道之人与无道之人并无区别;“希贤希圣错施功”是说追求圣人或贤人,或者追求圣人或贤人一样的人,这是错误的做法。“身心背戾从兹起”,是说因为这种追求,导致身体与心违背。“梦觉纷纭何处通”,是说梦醒后纷乱的事情找不到出路
诗句:万仞罗浮海上山,飞云杳霭有无间。 译文:巍峨的罗浮山上矗立着万仞高岭,云雾缭绕仿佛隔开了人间与仙界之间的界限。 注释: 1. 万仞:形容山峰极高,如千仞高山一般。 2. 罗浮山: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3. 海上山:罗浮山地处南海之上,因此得名“海上山”。 4. 杳霭:指云雾缭绕的样子,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5. 有无间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一样的风景处处相似:“一样的风光”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景色都保持着相同的特征。“处处相似”表达了这种统一性,即无论在何处都能见到同样的自然风貌。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观察和认识,认为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平原湖泊,其自然美景都是共通的。 2. 谁因彼此自分封:“谁因彼此”指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相互隔离的人或事物。“自分封”则暗示了这些事物或人之间的分隔和孤立
注释:感慨千年绝学来到世间,徒然将影响自己怀疑猜忌。 悬思妙悟反而成为梦境,更说真修转属错误。 万里之路只从脚下开始,六经都把现前的道理概括。 平平是法无凡圣之分,直接向羲皇未画之前开扩。 赏析:本诗以诗人对学问的感悟为线索,通过“感慨”、“悬思”、“更说”等词来表达诗人对于学问的理解与认识。 诗人感叹千年绝学降临世间,但却被自己怀疑和猜忌。这里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认识和态度
【注释】 寿张阳和先生:这是一首祝贺阳和先生寿辰的诗。 菊蕊方收梅未开,群阴尽处见阳回:菊花刚刚凋谢,梅花还未盛开,在万物凋零之后,阳气开始回升。 两间窍妙谁先觉?千古真诠属圣才:天地之间最精妙的道理是谁最先领悟的?千古流传的真理是由圣人创造和阐述的。 删后我惭巴里唱,画前君见伏羲来:我读了你删减的文字,感到惭愧,就像巴里的诗歌那样,你画前见到伏羲(伏羲氏是上古时代的圣人,传说他发明了八卦)。
【注释】 1. 论学四首其一:这是第一首,共四首。 吾人为学学为人,要学为人莫远人。——我们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受人尊敬的人,不要远离人群,远离社会。 耳目聪明今现在,言谈抵对更何真。——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去观察世界,用智慧去理解他人。在与人交流时,要真诚、坦率,不虚伪。 此时岂属修为力,当处无劳说梦频。——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夸张,只需要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友人聚会后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字释义: 一樽寒雨拥寒襟,笑语今知契分深。 “一樽”指的是酒,“寒雨”指的是冷雨,“寒襟”是形容衣服单薄的样子。这两句描述的是作者在朋友聚会结束后,独自饮酒的场景。他感到寒冷,因为冷雨淋湿了他的衣衫,但他并不感到寒冷,因为他与朋友们之间的默契和友谊让他感到温暖。 千古孰论无畏志,万金难博不疑心。 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信任和理解。他认为
【诗句释义】 戊子主闽试道宿雄县:戊子年(1380)主考去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晚上住在雄县。 朝辞丹陛出幽燕,暮宿天雄易水前:早上离开京城(长安),傍晚来到雄县,住宿在天雄县的易水边。 明主千金求骏马,词臣四牡向炎天:君主(皇帝)千金(重赏),要求骏马(良驹),词臣(官员、文官)四匹马(四匹骏马)向炎炎热的太阳前进。 盈畴禾黍欣迎旆,满目流移喜受廛(chán):田野里庄稼茂盛
怀长安同志呈同考如野刘考功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怀长安同志呈同考如野刘考功》,要求对每句诗进行逐一解释,并且将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最后需要给出必要的注释,并附上赏析。 【答案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他的友人如野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驰驱本为求贤出,况有英贤共事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为了寻找贤能的人而出京,而这样的人又能够与他一起共事。 2.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明、智慧和道德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逐词释义: 1. 羊城示同志(羊城示同志):这里的“羊城”指的是广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城市,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志”一词则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同志,这里可能意味着在广州这片土地上,有一群志向高远、品德高尚的人。 2. 茫茫岭海(茫茫岭海):这里的“岭”指的是山岭,而“海”则是指海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格式要求”确定答题方向,最后根据具体的诗词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 何者为是,何者为非? 无论远近,无论高卑, 这是没有渐积的,这是没有阶梯的。 无论是凡夫俗子,无论是圣人。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初信学题(第一则寓言) - 这句话意味着从最初的学习开始,人们就相信知识的正确性是确定的,没有疑惑。这反映了学习的初步阶段,对知识的坚定信念。 2. 一是百是(第二则寓言) - 这一部分强调了真理的绝对性和一致性。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如此;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是如此。这里的“一”指的是真理或正确的事物,而“百是”指的是无数个正确的事情。 3. 一非百非(第三则寓言)
【注释】羊城:广州的别称。 嗟乎:叹息之声。 诵古文:学习古代经典文学。 日迈月征:比喻年华老去,岁月流逝。 四十:四十岁。 闻:名声。 诸子我从:指跟随诸子百家学习。 惭赧(nǎn):惭愧、羞愧。 【赏析】 这是一首自勉诗,作者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开头两句说自己年少时好学不倦,但到了四十岁了还没有取得一点成绩,感到十分惭愧。后两句是说自从跟从了诸子百家以后
羊城,今称广州,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 示同志:给志同道合的朋友。 予虽寡陋:我虽然见识不多。 尚幸师友:还幸运地有师长和朋友。 诲我道真:教我追求真理的道路。 信吾固有:相信我的本性是真实的。 愿言与子:希望与你一起探讨。 是图是究:这是研究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赠言,表达了他谦虚、真诚的态度和对朋友的尊重。诗中“予虽寡陋”表示诗人自谦,认为自己学识浅薄
羊城示同志 【注释】:羊城,指南方广州,这里泛指南方。同志,志同道合的朋友。 【赏析】:本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信任和期待。全诗以羊城(广州)为背景,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期望和信任。 物备诸身,道不远人。 简则有功,易则有亲。 纤毫费力,尚隔一尘。 羊城示同志 【注释】:物备诸身,物备即物尽其用,诸身即尽己所能。道不远人,道即大道,不远人即亲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