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闲林少物华,独携灵寿向山家。
丹枫总下纷纷叶,黄菊犹含灿灿花。
去燕影连先到雁,回牛背点晚归鸦。
颠云倒月人生态,落帽何烦笑孟嘉。

九日

九日闲林少物华,独携灵寿向山家。

丹枫总下纷纷叶,黄菊犹含灿灿花。

去燕影连先到雁,回牛背点晚归鸦。

颠云倒月人生态,落帽何烦笑孟嘉。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重阳。

闲林:清静的树林。

物华:物产丰富、景色秀丽。

灵寿:即“灵芝”,一种传说中的仙草。

向山家:前往山中的人家。

丹枫:红枫叶,因枫叶呈丹红色而得名。

黄菊:黄色的菊花。

去燕影连:离去的燕子的影子与前面的大雁连成一线。

先到雁:前面飞来的大雁。

回牛背点:归来的乌鸦落在牛背上。

颠云倒月:形容天幕上云层翻涌,月亮倒映其中,景象奇异。

人生态:人的生活状态。

落帽何烦笑孟嘉:不要笑话孟嘉(晋代人)在风雨中脱帽避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全诗以重阳节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九日闲林少物华,独携灵寿向山家。”描绘了重阳节那天,诗人独自一人走在清静的山林中,周围没有太多的繁华景象。他带着灵寿(灵芝)走向山中的人家,寻找一份宁静和美好。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引出了下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写。

接下来的句子“丹枫总下纷纷叶,黄菊犹含灿灿花。”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时大自然的美丽。这里的“丹枫”指的是红枫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黄菊”则代表了秋天的丰收和美丽。这些自然景物都为重阳节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

接下来的两句“去燕影连先到雁,回牛背点晚归鸦。”则通过描绘鸟儿们忙碌的身影来表现重阳节的气氛。诗人观察发现,燕子和大雁都已经开始了迁徙,开始忙碌起来;而乌鸦们则在牛背上嬉戏着,似乎也在享受这个美好的节日。这两句诗通过对鸟儿们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重阳节时的热闹和欢乐。

最后两句“颠云倒月人生态,落帽何烦笑孟嘉。”则是对整个场景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颠云倒月”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出现的奇异景象,仿佛云彩都在翻滚、颠倒。而“落帽何烦笑孟嘉”则意味着诗人并不需要嘲笑别人在风雨中脱帽避雨的行为,因为这正是他想要展现的重阳节的情趣所在。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展示了他的豁达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