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仗云门外,宵衣晓漏前。
苍龙旗影动,朱鹭鼓声传。
星烂甘泉烛,霜清泰畤烟。
南郊新警跸,重睹孝皇年。

【注释】

  1. 十二:古代以干支纪年,十二月称“腊”。
  2. 朔旦: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旦指日出之时。
  3. 南郊:即祭天之所,在长安城东南的北郊。
  4. 扈从:跟随天子出行。省牲,省去祭祀时所用的牲畜,这里指省掉祭祀用的牺牲。
  5. 天仗:皇帝仪仗。云门,指太和宫门,因有云霞缭绕而名。
  6. 宵衣:夜间穿的衣服。晓漏:指报更的铜壶滴漏。
  7. 苍龙旗:以龙为图案制成的旗帜。
  8. 朱鹭鼓声:以赤色羽毛装饰的鼓声。朱鹭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鼓声。
  9. 甘泉:地名,在今陕西淳耀西北,汉武帝曾在此建甘泉宫,后改甘泉为宫名。
  10. 泰畤:地名,在今甘肃天水西南,汉代置县。
  11. 孝皇:指汉宣帝刘询。
  12. 警跸:帝王出行时禁止百姓通行,以防惊扰,这里指禁行鼓乐。
  13. 重睹:再次看见。孝皇:指汉宣帝刘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皇帝南郊祭祀天地的诗。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简练的笔墨,写出了南郊祭祀天地时的景象。
    首句“十二”点明时间是在冬至之后的第一个月初的早晨,“朔旦”点明时间是在冬至之后的第一天。次句“天仗云门外,宵衣晓漏前”描写皇帝南郊祭祀天地时仪仗队云门外,夜里穿的衣服早上就准备好了,准备迎接黎明的到来。“苍龙旗影动,朱鹭鼓声传”描写皇帝南郊祭祀天地时仪仗队的旗帜迎风飘动,朱鹭鼓的声音远远传播开来。“星烂甘泉烛,霜清泰畤烟”描写皇帝南郊祭祀天地时,甘泉宫里的灯烛闪烁着光芒,泰畤县里的烟雾弥漫。
    第三句“南郊新警跸,重睹孝皇年”描写皇帝南郊祭祀天地归来的时候,百姓不敢行走,只有皇帝才能经过。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百姓对皇帝的敬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重睹孝皇年”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