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追酬送别诗,石头城里是相思。
屡闻高议归青琐,曾颂新声满玉墀。
坐隐曾留王质斧,好奇能寄李邕碑。
崇霞台上频南望,冀北花开雁去迟。
【注释】
①青琐:皇宫的门窗上嵌有青色的花纹,故称门为青琐。②王质:《神仙传》载,晋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下棋,与观良久,不觉已过半日。归家斧柄皆烂,才知道是梦。③李邕:唐代著名书法家,曾作《李思训碑》。④崇霞台:即蓬莱阁,在山东泰安城北,传说中是仙境之一。
【赏析】
此诗首句说送别后追酬(即补写)送别诗,次句说石头城中(即济南城)是相思之地。“石头”,指济南城,因城内有“千佛山”而得名。诗人对故乡济南的依恋之情自然流露,令人倍感真挚动人。
第三、四句说自己屡闻朝廷要员回归朝堂的消息,也曾颂扬过新声雅曲,但都不如家乡的美景那样令人向往。这两句以景语出之,既表明了诗人对朝廷政治的淡泊之心,也透露出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五、六句说自己曾隐居于山野之中,留下一把用斧头雕刻的木剑;又曾好奇地将李邕的墓碑寄放在山上,希望它能够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这两则典故都暗含诗人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和淡泊名利的志趣。
最后两句写自己经常登上崇霞台南望,期盼着家乡的春花开得迟一些,好让自己能多待些日子。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也是对自己远离亲人的愧疚。
【译文】
离别以后追赠酬答的送别诗,石头城里是相思的地方。
多次听人说朝廷要员回归朝廷,也曾颂扬过新声雅曲。
曾经隐居山野中留下一把用斧头刻制的木剑,好奇地将李邕的墓碑寄放在山中。
崇霞台上频频向南眺望,冀北春天的花盛开时,雁儿却飞得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