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梧消息委银床,黄菊芳菲对玉堂。
禁苑栽培元得地,仙家草木不知霜。
甘泉宫里龙衔烛,太液池边鹄借裳。
东阁吟成花掖暮,南端归去彩毫香。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组诗写于元和九年(804),张籍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游历洛阳、东都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玉堂、菊苑、甘泉宫、太液池等景物,表现了一个才子落选后的失意与愁绪。

碧梧消息委银床,黄菊芳菲对玉堂。
禁苑栽培元得地,仙家草木不知霜。
甘泉宫里龙衔烛,太液池边鹄借裳。
东阁吟成花掖暮,南端归去彩毫香。

注释:
碧梧:指梧桐树。消息:消息鸟,这里指报秋的消息。委银床:指秋天到了,梧桐叶变黄,落在银白色的地面上。黄菊:指菊花。芳菲:花香浓郁,芳香四溢。玉堂:皇宫中的殿堂。禁苑:皇家园林。元:同“原”,本来,原本。得地:有条件,有能力。仙家:仙人之家。不知霜:不受寒气侵扰。甘泉:甘泉宫,汉文帝所建,故址位于今陕西省周至县。龙衔烛:指甘泉宫里燃着龙形蜡烛。太液池:汉武帝所建,故址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北海公园内。鹄借裳:鹄,天鹅,这里指天鹅。借裳:穿着天鹅的皮毛做的衣服。东阁:指翰林院。吟成花掖暮:指在翰林院中吟成诗句,傍晚时分,宫女将花环系在衣带上。花掖:花饰腰带。彩毫:指用笔写字。香:香味。
赏析:
这首诗是张籍在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秋天游历洛阳东都时所作。当时他应礼部侍郎高郢的邀请前往应试,但未被录取。他在洛阳期间游览了玉堂、菊苑、甘泉宫等地,并写下了此诗,表达了自己落第后的忧愁与失意之情。

首句“碧梧消息委银床”,以碧梧为背景,描绘了秋天到来的景象。梧桐树上叶子变黄,落在银白色的地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消息”既指报秋的消息,也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担忧。而“银床”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到来。

第二句“黄菊芳菲对玉堂”,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菊花盛开,香气四溢,美丽动人。这里的“玉堂”指的是皇宫中的殿堂,象征着诗人的抱负和理想。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透顶,因此他只能在玉堂前对着盛开的菊花黯然神伤。

第三句“禁苑栽培元得地”,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失意与无奈。禁苑是皇家园林,原本应该是诗人施展才华的地方,但他却无法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地位与价值。而“元得地”则是说原本就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

接下来“仙家草木不知霜”,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他如同仙家一样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的束缚,但又被现实的残酷打击所困扰。他感叹草木无知霜雪之苦,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这种无奈与辛酸令人感同身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最后两句“甘泉宫里龙衔烛,太液池边鹄借裳”,则以甘泉宫和太液池为背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甘泉宫里点燃着龙形蜡烛,照亮了整个宫殿;太液池边天鹅翩翩起舞,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与高贵。然而对于诗人来说,这些美好的事物却无法引起他的兴趣,反而使他感到更加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东阁吟成花掖暮,南端归去彩毫香”,则以东阁和南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意与无奈。他在东阁吟诗作赋,但最终未能得到重用与提拔;而在南端归来时,他却发现自己的才华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缕余香。这种失落与悲哀让人深感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