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有鸟名伯劳,禽经羽族称雄豪。曾隶九苞来拣竹,耻随百舌绕蓬蒿。

青春受谢,四月维夏。茂树薰风,长林短夜。伊伊喔喔未有声,架架格格先鸡鸣。

阶前停蚓笛,江上住鼍更。熠耀收灯火,蟋蟀罢𥱧筝。

村妇侵星提瓮汲,山农带月架犁耕。戴胜降桑人共羡,鶗鴂歇芳君不见。

寄信难凭北去鸿,单栖肯逐西飞燕。故乡迢递水云深,客游闻此几惊心。

何时高枕松窗下,细听桐花小凤吟。

伯劳吟

【注释】

  1. 南中有:南方的某个地方。
  2. 禽经羽族称雄豪:各种鸟类中,有被称为雄健豪迈的。
  3. 曾隶九苞:曾经属于九种鸟类中的一类。
  4. 拣竹:挑选竹子。
  5. 耻随百舌:羞于跟随百舌鸟。
  6. 维夏:开始夏季。
  7. 伊伊喔喔:形容鸟鸣的声音。
  8. 架架格格:形容鸡啼的声音。
  9. 阶前停蚓笛:在地上摆放蚯蚓制成的乐器。
  10. 江上住鼍更:在江上停放鼍(一种爬行动物)做成的乐器。
  11. 熠耀收灯火:灯光闪烁如同熠熠生辉。
  12. 蟋蟀罢𥱧筝:蟋蟀停止弹奏筝音。
  13. 戴胜降桑人共羡:戴胜落在桑树上,人们都感到羡慕。
  14. 鶗鴂歇芳君不见:杜鹃鸟叫时,百花凋谢,人们见不到春花的盛开。
  15. 寄信难凭北去鸿:难以通过鸿雁传递消息。
  16. 单栖肯逐西飞燕:孤独地栖息不愿追随东飞的燕子。
  17. 故乡迢递水云深:家乡距离遥远,水面和云雾都很深远。
  18. 客游闻此几惊心:旅行在外听到这些声音,心中不禁一惊。
  19. 何时高枕松窗下:什么时候可以高枕无忧,安享松树窗下的宁静。
  20. 细听桐花小凤吟:细细倾听梧桐花间小凤凰鸣声。

【译文】
在南边有一个鸟儿名叫伯劳,它属于鸟类之中最为威猛的一类。曾经隶属于九苞中的一类,来挑选竹子居住,却以不与百舌鸟为伍而感到羞愧。
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生长,树叶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森林中夜晚短暂。伯劳鸟的叫声虽然悦耳,但还没有发出声响,只有蟋蟀在树枝上唧唧鸣叫,仿佛它们已经醒来了。
在门前,蚯蚓被用来制作乐器,江边则是鼍的乐器。夜晚,灯光闪烁,蟋蟀停止歌唱,而伯劳的叫声也渐渐响起。
乡村里,村妇提着水桶去井边汲水,山里的农人带着月色在田野中劳作。戴胜鸟落在桑树上,人们都感到羡慕,而杜鹃鸟的叫声则让人感到哀伤,因为它预示着春花的凋零,人们再也见不到春花的盛开。
远方的书信难以依靠北去的大雁传递,只能独自栖息在西飞的燕子旁边。我思念家乡,那里山水相隔、云雾缭绕,令人心生感慨。
何时我能像伯劳一样,高枕无忧地享受松树窗下的宁静?仔细聆听,那些梧桐花间的小凤鸣声,是否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伯劳的生活习性和环境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作用。诗的首四句通过描述伯劳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观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入伯劳的鸣声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伯劳作为鸟类的一种,其独特的叫声和生活环境使得它在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伯劳的鸣声清脆响亮,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它的鸣叫也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感悟。伯劳的鸣声不仅给人类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也成为了人们情感寄托的象征。伯劳的鸣声有时使人感到惊喜,有时又让人感到忧伤,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以伯劳为线索展开,通过对伯劳的生活习性和鸣声的描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蚯蚓、鼍、蚕等,都与伯劳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独特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