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树不凋叶,蛮云不放晴。
长亭望不见,何处是渣城。

《罗甸曲贵州道中》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诗中描述了在贵州道中的经历以及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 译文
    林间山胡鸟,声声啼我前。何似故园里,花亭闻杜鹃。
    百里驰驱倦,三更梦魂归。不辞昼夜苦,但使逢春晖。
    蛮树不凋叶,蛮云不放晴。长亭望不见,何处是渣城。

  • 注释

  • 罗甸:地名,位于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城。

  • 贵州:古代称为“黔”,这里指今天的贵州省。

  • 百里:形容路途遥远。

  • 驰骋:骑马奔驰或驾车疾行。

  • 渣城:可能是作者旅途中的某地标性建筑。

  • 赏析

  1.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在诗中通过“蛮树不凋叶,蛮云不放晴”展现了贵州独特的自然风貌,这里的“蛮”字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2. 人文环境的反映:通过“不辞昼夜苦,但使逢春晖”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何处是渣城”也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终点的好奇和期待。

  3.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深情记录。从“百里驰驱倦”到“长亭望不见”,再到“何处是渣城”,都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通过对杨慎《罗甸曲贵州道中》的深入解读,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旅途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情怀的眷恋。这不仅是对古人文学创作的一次精彩展现,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