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西郊雨乍晴,行行凝盻总含情。
夕阳斜拂龙蛇影,层汉空闻鸟雀声。
羽扇徘徊村树拥,罗帏迤逦野云横。
即从享殿瞻神御,惟有香烟紫雾生。
【解析】
此诗写诗人迎孝烈皇后灵驾的情景。第一句点出了迎神的地点,得胜门外;第二句写雨后初晴,天气晴朗;第三、四句写景,夕阳斜照,龙蛇影动;层汉空闻,鸟雀声鸣。五、六两句写诗人在郊外迎接皇后灵驾时的情景。七、八句写从享殿瞻仰神御的情状。全诗语言简练,情景交融,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一幅郊野迎神的热闹景象。
“得胜门外迎孝烈皇后灵”一句点题。孝烈皇后即孝文帝元宏之妻冯太后,她于公元465年去世。诗人为她的灵驾送葬,所以用“得胜门”,这是北魏都城平城的东门。“灵车”指皇后灵车。
“步出西郊雨乍晴”一句点明送葬的时间和地点。
“行行凝盻总含情”一句是全诗的主旨。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车驾缓缓前行,内心充满了对皇后的怀念之情。“眄”(miǎn)是斜视的意思。
“夕阳斜拂龙蛇影,层汉空闻鸟雀声”两句是说:太阳刚刚西坠,晚霞映照着龙蛇般的车驾的影子,天空中传来了鸟儿的叫声。
“羽扇徘徊村树拥,罗帏迤逦野云横”两句是说:诗人手持羽扇徘徊于村树丛中,远处野云横亘。“徘徊”是徘徊的意思,这里指行走不定,形容诗人神情怅惘。“罗帏”是帷帐的意思。“迤逦”是曲折连绵的样子。
“即从享殿瞻神御,惟有香烟紫雾生”两句是说:我立即从享殿瞻仰神御(指皇帝),只见香烟缭绕,紫气蒸腾。“即”同就,“飨殿”是享殿。这两句是说,我站在享殿瞻仰神御,只见香烟缭绕,紫气蒸腾。诗人在享殿瞻望神御,可见孝烈皇后在生前受到尊崇。
【赏析】
《代孝文皇帝祭文》,又称《吊魏武帝文》,是北齐文坛大家王俭所作的一篇祭文。文章描写了孝文皇帝在群臣的陪同下,到郊外迎接皇后灵驾的盛大场面,抒发了自己对皇后的怀念之情,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孝文帝的敬慕之情。
王俭,字仲宝,琅笽临川(今属江西)人。南朝梁陈之际文学家,与萧纲并称“二王”,世称“王氏三凤”。他出身于仕宦世家,祖上累居高位,曾祖父王僧辩是南陈开国功臣,祖父王僧达曾任侍御史,叔父王僧虔官至尚书令,父王俭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等职。王俭少时聪敏过人,有俊才,但好饮酒,不善言辞,因而屡遭排挤,终被免职闲居,过着放诞不羁的生活。他的诗歌以清新秀丽见长,与颜延之齐名,世称“颜颜”。其作品多写男女恋情或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咏物之作,风格绮丽柔婉,富有音乐美和画意美。他的骈文也写得清逸俊拔,颇负盛名,如《哀江南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等都是著名的佳作。
王俭一生经历了南朝宋、齐两朝。宋文帝元嘉末年(433-437年),因父亲丧事,曾上书求补外郡,未获允准。齐高帝建元二年(479年),随萧嶷攻破南齐,平定侯景,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元四年(479年),拜尚书右仆射,兼领吏部尚书。建元六年(480年),加司空,领中书监。建元九年(482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建元十一年(484年),改任太子詹事,不久又迁中书令。永明三年(485年),改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永明五年(487年),改任丹阳尹。永明六年(488年),迁太傅、扬州刺史。永明八年(490年),改任司徒、扬州刺史。次年(491年),迁中军将军、司徒。同年(491年),病逝于钟山,时年六十岁。
王俭的《祭文》,就是他在永明八年(490年)辞世前不久所作。《祭文》共三段文字,开头一段是起兴之辞,接着是正叙,最后是收结。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而富于变化。
文章一开篇便点明了送殡的地点——得胜门外。得胜门外是京城的重要街道,也是孝文帝的发迹之地,因此在这里举行送殡仪式,既合情合理,也显得隆重庄严。
王俭以一个“步”字将读者引入了现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送殡队伍的行进情况,而是通过“雨乍晴”这一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雨后天晴,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正是人们出行的好时候。而此时,孝文帝的灵枢已出城门,正在缓缓前行。作者目睹这一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步出西郊雨乍晴,行行凝盻总含情”两句。
这里的“步出”二字既写出了孝文帝灵柩的移动速度之慢,又表现了送殡队伍的庄严肃穆。紧接着,王俭又用了一个“凝盻”字,将孝文帝灵柩前众人的神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灵柩前行,内心充满了对这位贤德皇后的思念之情。这既是对整个送殡过程的概括,也是对整个送殡队伍的写照。
王俭继续描写孝文帝灵柩前行的场景。他写道:“夕阳斜拂龙蛇影,层汉空闻鸟雀声。”夕阳斜照,龙蛇般的影子映衬着孝文帝灵柩的轮廓;高空中飘来的鸟雀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这两句虽然只是对景的描写,却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夕阳斜照下的龙蛇般的影子,象征着孝文帝的威严与尊贵;高空中飘来的鸟雀声,则传达出了人们对皇后的思念与怀念之情。
在这两句之后,王俭又进一步描绘了孝文帝灵柩前行的情景。他写道:“羽扇徘徊村树拥,罗帏迤逦野云横。”手持羽扇的诗人在村树间徘徊,远处野云横亘。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风采,也体现了他对孝文帝灵柩的崇敬之情。
在描绘完孝文帝灵柩前行的场景后,王俭又将视线转向了享殿内的情景。他写道:“即从享殿瞻神御,惟有香烟紫雾生。”诗人立即跟随享殿瞻仰神御,只见香烟缭绕,紫气蒸腾。这一句既展现了享殿内的神圣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后的深切悼念之情。
在最后两句中,王俭再次回到了送殡现场。他写道:“瞻依玉几俨容色,悲恨无穷泪满襟。”瞻仰着祖先的遗像,面容庄重而又充满悲伤的情感。无尽的悲伤使他流下的眼泪沾湿了衣襟。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节安排有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那两句“即从享殿瞻神御,惟有香烟紫雾生”堪称千古名句。它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又展现了送殡过程中的庄重肃穆气氛,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