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骢声价重宣云,揽辔今看涤楚氛。
百二山河归汉表,千秋陵寝奠江濆。
从来挞伐先谋略,可念苍黎久溺焚。
此去搀枪须扫尽,岣嵝天畔好铭勋。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东阳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乘骢声价重宣云 - “乘骢”指的是乘坐着骏马,而”骢”是一种马的名字,这里可能是指骑在马背上,”声价重宣云”则形容声名大噪,声誉高扬。
  2. 揽辔今看涤楚氛 - “揽辔”表示把握缰绳,控制方向;”涤楚氛”则意味着清除楚国的污浊之气,比喻清除混乱或不正当的事物。这里可能是指治理国家的重任。
  3. 百二山河归汉表 - “百二”是一个古代的比例,意思是二比一的意思,常用来表示极其重要的地位。”山河”指的是国家的土地和河流,”归汉表”则是指归附于汉朝,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4. 千秋陵寝奠江濆 - “千秋”指的是长久的时间,”陵寝”指的是墓地,”奠江濆”则是指在长江边上安放墓碑,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重要的人物。
  5. 从来挞伐先谋略 - “挞伐”指的是讨伐,”先谋略”则是指先有计划,后有行动。这句可能是在赞扬林紫涛在军事上的智慧和策略。
  6. 可念苍黎久溺焚 - “苍黎”指的是百姓,”溺焚”可能是指长时间的困苦和苦难。这句可能是在表达对百姓遭受长时间苦难的同情。
  7. 此去搀枪须扫尽 - “搀枪”在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表示要扫除一切不良现象。”扫尽”则是指彻底消除。这句可能是鼓励林紫涛去彻底清除所有不良因素。
  8. 岣嵝天畔好铭勋 - “岣嵝”可能是指地名,”天畔”指的是天空的边缘,”铭勋”则是记载功绩。这句可能是在赞美林紫涛在天边的功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期望和祝愿。诗中描绘了友人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历史人物等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