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望花开,未开花蕾谢。
枉费抱瓮公,置之东篱下。

在明末清初时期,黄锦以其精湛的诗词创作而闻名。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下面将以这首诗为例,逐一解读其意义:

  1. 第一句:”尽日望花开”。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尽期盼和追求。花朵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诗人整日在期盼中度过,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第二句:”未开花蕾谢”。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却稍纵即逝的画面,花朵虽美但无法绽放,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遗憾。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感慨,也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惋惜。

  3. 第三句:”枉费抱瓮公”。这句话运用典故,指代那些徒劳无功的人。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批评了那些空有理想而缺乏行动的人,表达了对实干精神的推崇。

  4. 第四句:”置之东篱下”。这句表达了一种放弃或无奈的态度。诗人可能觉得某些理想或抱负过于遥远或不切实际,因此选择将其搁置一旁,不再执着于追求。

  5. 第五句:”尔父北归没”。这里诗人提及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如战乱、疾病等)离世,这增添了诗句的悲凉氛围,并可能引发读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6. 第六句:”尔今省回亡”。这句表明诗人在父亲的去世后开始反思和思考。”省回亡”可以理解为“反省死亡”,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和对死亡的接受态度。

  7. 第七句:”总为功名误”。诗人可能认为,他的生活和追求被功名所误,这种观点透露出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可能导致个人生活的扭曲和个人价值的贬低。

  8. 第八句:”何如守耕桑”。这里的“何如”是一种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农耕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比起追逐功名,不如坚守本分,从事农业生产更为实在和有意义。

  9. 第九句:”生灭同朝菌”。这句借用佛教中的生死轮回概念,说明生命的短暂和变化无常。”朝菌”是一种真菌,生命周期极短,用来比喻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

  10. 第十句:”何如早不生”。这句再次强调了生死的无常和生命的可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庆幸之情——如果能早点出生,或许就能避免许多不幸和痛苦,从而珍惜眼前的生活。

通过对《哀桂孙十绝》的逐句解析,可以看出黄锦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