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困炎蒸苦,欣闻报早秋。
斗杓方右指,大火已西流。
班扇行当弃,南冠尚未投。
有怀如宋玉,搔首不胜愁。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两句写诗人在酷暑中度日如年,盼望着秋风吹来;三、四句写秋风渐至,暑气渐减;五、六句写自己虽然身在南方,但心中却有“宋玉”之痛,搔首不已,愁闷难解。
【答案】
示例:
①译文:长期受热浪煎熬,喜听报早的秋声。
斗柄指向东方,大火星西流,预示秋天已到。
扇子该弃置一旁,我尚未像南冠那样被拘押。
思念之情犹如宋代宋玉,不禁搔首而发愁。
②注释:①班扇:指古代的一种扇子。
②宋玉:战国时楚国文学家,相传曾作《九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在立秋之日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对盛夏酷热的不堪忍受,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虽身处南方却心系北方的悲苦情怀。
诗一开头就写自己“久困炎蒸”,说明自己对炎热的酷似难忍,“欣闻报早秋”表明了自己对秋天的期盼。这里,“炎蒸”和“早秋”两个词组,构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斗杓方右指,大火已西流”,这两句是说,斗柄指向东方,大火星西行,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里的“杓”、“火”二字,都是指南风的象征,而“西流”二字,则暗示了秋风的来临。
第三句“班扇行当弃”,则是说,自己的扇子该扔了。因为自己身处南方,而心中却怀念北方(即北方的宋玉),所以用“南冠未投”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南冠”一词,出自《楚辞·招魂》“冠免兮如披,乘兰兮不归。”意思是被俘的人。
最后一句,“有怀如宋玉,搔首不胜愁”,则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痛苦。“有怀”二字,就是有所思的意思,而“宋玉”则是指屈原。
全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