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当年苜蓿盘,却于今夕动愁端。
浊醪何自供杯斝,灏气多应彻肺肝。
夜漏无声天阙迥,露华如水井梧寒。
更祈早晚承恩诏,翰苑明年仔细看。

和友人中秋月诗韵

曾照当年苜蓿盘,却于今夕动愁端。

浊醪何自供杯斝,灏气多应彻肺肝。

夜漏无声天阙迥,露华如水井梧寒。

更祈早晚承恩诏,翰苑明年仔细看。

注释:

  1. 曾照当年苜蓿盘:曾经在月光下照见那年种植的苜蓿田(这里可能指过去的某个时刻)。
  2. 却于今夕动愁端:然而今夜,我却被忧愁困扰着。
  3. 浊醪何自供杯斝:这浑浊的美酒又从哪里拿来供大家喝呢?
  4. 灏气多应彻肺肝:浩瀚的气势常常能直达人的肺腑和肝脏。
  5. 夜漏无声天阙迥:夜晚的时钟滴答声消失,天空显得更远了。
  6. 露华如水井梧寒:露珠晶莹如水,仿佛是井边梧桐树发出的寒光。
  7. 更祈早晚承恩诏:更加期待能在早些或晚些时得到皇帝的恩赐诏书(指被召见任命)。
  8. 翰苑明年仔细看:希望在明年的翰林院中仔细阅读、研究诗文。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首句回忆过去与友人一起赏月的情景,那时的月亮似乎特别亮。然而现在,明月下的诗人却感到愁绪萦绕心头。接下来,诗人用“浊醪何自供杯斝”表达了自己无法像以前一样饮酒作乐的心情。而“灏气多应彻肺肝”则进一步强调了他此刻的忧愁之深。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绘深夜的宁静、月光洒在井梧上的景象,以及期盼早日得到皇帝召见的场景,展现了他内心的期待和不安。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希望能在翰林院中深入研究诗文,为官报国。

整首诗以明月为引子,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在政治前途上的担忧。同时,诗人在诗中也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