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标格元无饰,自是声音不外求。
粤自盛唐推浑厚,迄于季代谩雕锼。
杨王联轨方前迈,卢骆长驱亦并游。
李白词锋曾陷敌,少陵诗句善贻谋。
岑参高适相追逐,贾至王维迭唱酬。
格老趣高储与孟,律严义正耿兼刘。
郊寒岛瘦难殊论,柳淡韦醇岂易俦。
炼句义山工丽密,摛辞用晦尚清修。
子昂近古居然别,馀辈争先未暇周。
一代文章垂汗简,三千礼乐著嘉猷。
骊黄能识同还异,轩轾从知是与否。
何事颓风趋萎苶,渐看姿媚逞娇羞。
蜂腰鹤膝徒争诮,斗靡夸多总赘疣。
要使从容归大雅,须教敦厚更温柔。
阳春一曲虽难和,也落诗家第二流。

天然标格元无饰,自是声音不外求。

粤自盛唐推浑厚,迄于季代谩雕锼。

杨王联轨方前迈,卢骆长驱亦并游。

李白词锋曾陷敌,少陵诗句善贻谋。

岑参高适相追逐,贾至王维迭唱酬。

格老趣高储与孟,律严义正耿兼刘。

郊寒岛瘦难殊论,柳淡韦醇岂易俦。

炼句义山工丽密,摛辞用晦尚清修。

子昂近古居然别,馀辈争先未暇周。

一代文章垂汗简,三千礼乐著嘉猷。

骊黄能识同还异,轩轾从知是与否。

何事颓风趋萎苶,渐看姿媚逞娇羞。

蜂腰鹤膝徒争诮,斗靡夸多总赘疣。

要使从容归大雅,须教敦厚更温柔。

阳春一曲虽难和,也落诗家第二流。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对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风格和技巧进行评价的一篇诗作。它通过对唐代诗人不同风格的分析,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到的审美观。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风格和技巧进行评价的一篇诗作。它通过对唐代诗人不同风格的分析,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到的审美观。

首联“天然标格元无饰,自是声音不外求。” 指出了唐代诗歌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强调诗歌的内在韵味,而不是外在的修饰和装饰。这两句表达了杜甫对于诗歌创作的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即诗歌应该追求自然、朴素的风格,而不是过于华丽或刻意的修饰。

颔联“粤自盛唐推浑厚,迄于季代谩雕锼。” 则进一步分析了唐代不同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从盛唐到晚唐,诗歌的风格逐渐走向华丽和雕琢,这与杜甫所追求的自然朴素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部分揭示了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诗歌风格的演变过程。

颈联“杨王联轨方前迈,卢骆长驱亦并游。” 继续展开对唐代不同诗人风格的讨论。杨炯和王勃都是唐初著名的文人,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契合。而卢照邻和骆宾王则以他们的诗歌才华横溢,被后世誉为“初唐四杰”。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了唐代诗歌发展的标杆。

接下来的内容则更多地关注于具体的诗人及其作品。如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都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自由,而杜甫的诗歌则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之处,更在内容上也展现了各自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要使从容归大雅,须教敦厚更温柔。” 这一部分提出了一个关于诗歌创作的原则:只有当作者的内心充满宁静和平和时,才能写出真正的大雅之作;而只有当诗歌的语言既敦厚又温柔时,才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更高要求,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唐代诗歌风格的分析和评价,展现了杜甫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它不仅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