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子依依膝下娱,七龄方始识之无。
自知补拙惟韩线,敢谓投时有魏珠。
三釜末由供菽水,二人何地答勤劬。
梅山暂老龙鳞树,怅望白云夜月孤。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黄裳的《舟中忆椿萱》。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晚子依依膝下娱,七龄方始识之无。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在父母的膝下玩耍的情景,那时他才七岁,还不认识自己的父母。
自知补拙惟韩线,敢谓投时有魏珠。
这里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韩愈和魏征。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以直言进谏著称;魏徵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因敢于直言而被重用。作者自比为“拙”的韩愈,认为自己虽然努力但仍未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而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谏的才能也未曾得到应有的机会。
三釜末由供菽水,二人何地答勤劬。
这里表达了对父母辛勤劳作的感激之情。“三釜”指的是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一釜为一石;“菽水”则指豆汁水,是古人用来充饥的食物。作者感叹自己没有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在表达对父母辛勤劳动的深深敬意。
梅山暂老龙鳞树,怅望白云夜月孤。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岁月的感慨。“梅山”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比喻自己的隐居之地;“龙鳞树”则形容树木茂盛、如同龙鳞一般。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景象,面对着皎洁的月光和飘渺的云彩,不禁感到孤单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