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羡虎邱石点头,今从石室豁双眸。
幽庵自是天然具,净土无烦卓锡求。
但悟山中惟定静,便知身外总虚浮。
听泉闻籁皆生韵,洗尽尘襟只此邱。

这首诗是作者与邓际时(字际之,号石屏)的唱和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曾羡虎邱石点头:这句话意味着曾经羡慕过虎丘山中的石头仿佛有生命,能点头致敬。这里的“虎丘”指的是苏州市的著名景点,以其石头形状奇特而著名。

  2. 今从石室豁双眸:现在从石室中走出来,让眼睛也得到开阔。石室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洞穴或山洞,这里用来形容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3. 幽庵自是天然具:这个句子表达了对一个幽静小庵的喜爱,认为那是天然形成的,无需人为添加。这里的“幽庵”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小寺庙或小道观。

  4. 净土无烦卓锡求:净土不需要特意寻找或要求,它已经在那里。这里的“净土”指的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通常与修行者内心的清净有关。

  5. 但悟山中惟定静:只要明白了山中只有平静的存在,就能领悟到一切的真谛。这句话强调了在自然中得到的心灵平静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6. 便知身外总虚浮:一旦认识到身外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就能理解真正的价值所在。这里的“身外”指的是物质世界之外的东西,如名利、权力等。

  7. 听泉闻籁皆生韵:无论是聆听泉水的声音还是感受到风声、树叶的声音,都能感受到它们的韵律和节奏。这里的“籁”指的是风吹过树叶或水波等发出的声音。

  8. 洗尽尘襟只此邱:通过接触这些自然景观,可以洗净内心的尘埃和烦恼,只需待在这个小山丘上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的“尘襟”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纷扰,而“邱”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方或场所。

    译文:

    我曾羡慕过虎丘石头似乎有生命,能点头致敬。现在我从石室中走出来,让自己的眼睛也得到了开阔。幽静的庵堂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恩赐,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什么。在净土中,无需刻意去追寻什么,它早已在那里。只要明白了山中只有平静的存在,就能领悟到一切的真谛。那些身外的名与利都是虚幻的。通过聆听泉水的声音和风声,我能感觉到它们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最后,我通过接触这些自然景观,可以洗净内心的尘埃和烦恼,只需待在这个小山丘上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平静追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虎丘石头、石室、幽静庵堂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美来自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或者社会地位。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