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长松傲雪青,高悬夜月照林坰。
清含沆瀣珠光缀,润滴莓苔鹤梦醒。
不问金茎擎掌冷,但看玉液点芳馨。
悟来籁静声沈后,太宇澄空意自冥。
【诗句注释】
叱石八景天然石室:指庐山的奇岩异景,其中“叱石”是庐山著名的景点。石室指岩石形成的洞穴或石窟。
峻岭长松傲雪青,高悬夜月照林坰(qīng):高山上长满了坚韧不拔、挺拔苍劲的松树,在寒冷的冬日傲视着雪花,显得生机勃勃;夜晚,皎洁的月光从高空倾泻下来,照亮了整个山间。
清含沆瀣珠光缀(zhuì),润滴莓苔鹤梦醒(wǔ):清凉的水汽凝聚在一起,就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湿润的水滴从岩石缝隙中滴落下来,滋润着生长在莓苔上的植物。这里用“珠光缀”形容水的清澈明亮,而“鹤梦醒”则形象地描绘了露珠落在莓苔上的瞬间,仿佛唤醒了一只沉睡的白鹤。
不问金茎擎掌冷,但看玉液点芳馨(xīn):不去理会那金银珠宝般的权贵地位和权势的冷漠,只欣赏那些晶莹剔透、芳香四溢的玉液。这里的“玉液”指的是山间的泉水,它甘甜可口,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悟来籁(lài)静声沈(shěn)后,太宇澄空意自冥(míng):领悟到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声音变得低沉而又悠远,仿佛置身于太虚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这里的“太宇”指的是宇宙空间,“澄空”表示空旷无物,“意自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敬畏之情。
【译文】
庐山峻岭之上,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松树,它们傲然挺立在雪中,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夜幕降临时,明亮的月光洒满山林之间。
山中清凉的水汽凝结在一起,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湿润的水滴从岩石缝隙中滴落下来,滋润着生长在莓苔上的植物。这美景让人不禁联想到了那洁白的鹤梦被惊醒的情景。
我们无需关注那些金银珠宝般的权贵地位和权势,只需要欣赏那些晶莹透亮的泉水,它们散发着芬芳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当我们领悟到大自然的宁静之美时,会发现声音变得深沉而又悠远,仿佛置身于太虚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这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中的“峻岭长松傲雪青,高悬夜月照林坰”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其中,“峻岭”、“长松”、“傲雪青”等词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雄伟气势,还传达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清含沆瀣珠光缀,润滴莓苔鹤梦醒”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清新与宁静。其中,“清含沆瀣珠光缀”一句,以“珠光”来形容泉水的清澈明亮,既生动又形象;而“润滴莓苔鹤梦醒”一句,则通过泉水滋润莓苔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庐山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问金茎擎掌冷,但看玉液点芳馨”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庐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在这里,“玉液点芳馨”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香气扑鼻,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不问金茎擎掌冷”一句,也传达出诗人对于权贵地位和权势的不屑一顾,更加凸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传递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