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清标别样妆,江城一曲入歌狂。
春情脉脉凭谁语,纵是罗浮梦亦忙。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首

  • 落梅十首:题目,可能指诗的系列或某种形式。
  • 雪里清标别样妆:描述梅花在雪中的姿态,如同经过精心打扮,别具一格。
  • 江城一曲入歌狂:描绘了一幅江城(可能是杭州等江南城市)的美景,以及人们对其的热爱之情,如同一首激昂的歌曲。

第二首

  • 春情脉脉凭谁语:表达春天的深情,如同脉动般无法用言语形容。
  • 纵是罗浮梦亦忙:即使如罗浮山那样美好的地方,也难以让人忘记春天的柔情。

第三首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渔夫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
  • 万点苍山何处看:表达了对远方苍茫山景的无限遐想。
  • 斜风细雨不须归:即使外面风雨交加,也无需匆忙回家。

第四首

  • 野渡无人舟自横:描述了在荒郊野渡上的宁静景象,无人打扰,只有孤舟静静地漂浮在那里。
  • 一蓑烟雨任平生:以蓑衣挡雨的形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第五首

  • 竹西佳处且留连:在竹西这个地方好好停留,尽情享受这里的美景。
  • 斜日半山犹未返:尽管夕阳已经快要下山,仍然不愿意离开。

第六首

  • 绿水青山枉自多: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虽然众多,但真正值得欣赏的并不多。
  • 白鸥飞来知几许:白鸥的飞翔,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

第七首

  • 青林翠竹四时春:四季如春,青林翠竹,生机勃勃。
  • 何人解赏三更月:没有人懂得欣赏这深夜中的月亮。

第八首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疏影”、“横斜”、“清浅”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美丽倩影。同时,“暗香浮动”也传达出梅花香气的幽微而持久,与“月黄昏”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静谧、淡雅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 似花还似非花: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与花相比拟,既强调了梅花独特的美态,又赋予了它超越普通花卉的特质。这种对比和反问的表述方式,使得诗句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第九首

  • 桃红李白都无语:以桃花和李白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敬仰之情。桃花盛开时,红色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白高洁的品格,也常被人们传颂。两者都是自然界中的美丽象征,而诗人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 流水高山莫自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流水潺潺,高山巍峨,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存在和美丽往往令人感到震撼和敬畏。然而,诗人却无法真正理解它们的奥秘和价值,只能默默地欣赏和感叹。

第十首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通过“春色满园”和“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前者描绘了庭院内百花齐放、色彩斑斓的景象,后者则通过红杏出墙这一细节,突出了春天的生命力和活力。整个诗句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园中,感受到那份生机盎然的气息。
  •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道行人依旧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日游人的感慨。诗人看到游人纷纷来到园中欣赏春景,却不理解春天的真正含义。他们只是认为春天来了,所以有行人前来游览,但这样的理解显然过于肤浅。真正的春天应该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人来人往。因此,诗人感叹道:“游人不解春何在。”
    通过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还能够领略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