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甘心负,孤灯忍自寒。
诗书忘夜永,罗绮代君单。
奇处见余否,古人谁汝安。
冷风吹骨峭,不敢靠阑干。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读书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却又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步月窥红叶: 在月光下悄悄观察着飘飞的红色叶子。
  2. 明月甘心负: 明月似乎心甘情愿地承受着孤寂。
  3. 孤灯忍自寒: 独自面对冷清的灯光,忍受着寒冷。
  4. 诗书忘夜永: 沉浸在书本中以至于忘了时间的流逝。
  5. 罗绮代君单: 用华贵的丝绸来代替君王孤单的身影。
  6. 奇处见余否: 在这奇特之处是否还能看到自己?
  7. 古人谁汝安: 你是谁啊,古人谁能安心于你的处境?
  8. 冷风吹骨峭: 冷风如刀割般地刺入骨髓。
  9. 不敢靠阑干: 不敢靠在栏杆上,因为害怕风寒。

注释:

  • 步月:踏着月光行走,形容夜晚。
  • 窥红叶:偷偷地观察着飘动的红色叶子。
  • 明月:明亮的月亮,这里可能指月光或月亮的光芒。
  • 孤灯:孤独的灯光,形容环境的寂静。
  • 忍自寒:忍受着寒冷。
  • 诗书:指读书,这里指的是沉迷于学习。
  • 夜永:夜晚很长。
  • 罗绮:华丽的丝绸,用来比喻富贵或者高贵的事物。
  • 君单:您一个人,指代诗人自己。
  • 余否:是否还有余暇?
  • 古人:古代的人,这里指诗人心中的古人。
  • :你们,指诗人自己。
  • :安心,这里是诗人内心的疑问和不安。
  • 阑干:栏杆,用来比喻诗人的内心恐惧和无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夜晚读书的场景。诗人通过观察月光下的红叶和孤独的灯火,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孤独的思考。诗中的“孤灯”、“诗书”和“明月”等意象,既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定。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