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头滴九月,枕上听孤灯。
木叶沉多少,霜钟鸣未曾。
故茅初识漏,新谷忽愁升。
嘶马门前过,令人感夙兴。

【注释】

檐头:房檐。

九月:指秋天,因农历九月天寒露降,故称。

孤灯:孤单的灯光。

木叶:树叶。

漏:计时器。

新谷:新收获的谷物。

嘶马:马在嘶叫。

【赏析】

这首诗是写秋夜听雨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秋夜雨声中落叶、钟声、新谷、嘶马等景物的感受。前四句写景为主,后两句抒情为主。全诗语言平易朴素,清新自然。

“枕上听雨一首”,点明题旨,说明这是一首描写秋夜听雨的诗歌。“檐头滴九月”,点明时间,交代出是九月初的夜晚,此时正是秋风瑟瑟,雨打屋檐,淅沥有声的季节。“木叶沉多少”,是说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所以说“沉”多少。这一句写出了秋意的浓重。“霜钟鸣未曾”,是说尽管天气已经很冷,但是还没有听见报时的钟声,也就是说,秋夜的时间还很长,人们还不能安眠休息。

从“木叶沉多少”和“霜钟鸣未曾”可以看出,诗人所听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雨声,而是秋雨,而且是淅沥不停的秋雨。因此,“檐头滴九月”一句中的“九月”二字便不是泛指秋季,而是指明了雨声的时令特征。“木叶沉多少”与“霜钟鸣未曾”两句,一写秋雨之声,一写秋夜之长,共同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故茅初识漏”,是说旧日的草屋已经破旧不堪,连报时的漏壶都认识它了。“新谷忽愁升”,是说刚收割的新麦子又愁着要往上升。“故茅”“新谷”都是指农事活动的成果,而“忽愁”“又愁”则表现出农民对收成的喜悦转瞬即逝的感慨。

“嘶马门前过,令人感夙兴。”是说门外有匹马正嘶叫着奔跑而过,使人想到黎明就要来临,因此也感到早早起床的必要。“嘶马”是动人心魄的声音,“令人感夙兴”则是诗人听到这种声音后产生的一种感受,表现了诗人对马的警觉性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感受。

整首诗用笔精练,意境清雅,语言平淡自然,读来让人如闻秋雨萧萧,似见落叶纷纷,颇有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那种清新淡远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