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士行芳馔,虚亭倒玉壶。
殷勤司马意,登览纵潜夫。
二月清云落,三山白日孤。
遥看春草色,醉杀莫愁湖。
《大司马乔公觞余清凉寺一首》,是明朝诗人黄省曾所作。此诗通过描绘清凉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赞美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 “虎士行芳馔,虚亭倒玉壶”
- 诗句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清凉寺内的景象。虎士(可能指的是僧人或僧侣)正在享用美味佳肴,而一座空无一人的亭子中,一个玉制的酒壶被倾倒出来。
- 关键词:虎士、行芳馔、虚亭倒玉壶。
- 注释:在古代,“虎士”一词通常用来指代和尚或僧侣。他们的生活简朴,以修行为乐。这里的“行芳馔”意味着他们在寺庙内享受美食。而“虚亭倒玉壶”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空荡荡的亭子中,一个珍贵的玉制酒壶被倾倒出来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 赏析:此句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了清凉寺内的宁静与庄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 “殷勤司马意,登览纵潜夫”
- 诗句解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清凉寺的宁静与庄严。这里的“司马”可能是指地方官员或者寺庙的负责人,他们在这里表达出自己的心意,同时也邀请文人雅士前来游览。
- 关键词:殷勤、司马、登览纵潜夫。
- 注释:在古代,“司马”是地方官员的称谓。这里的“登览”可能是指游览或欣赏,而“纵潜夫”则是指那些愿意放下世俗纷扰,来此静心修行的人。整句诗表达了清凉寺不仅是一个供人参观的地方,更是一个让文人墨客能够暂时放下世俗烦恼,寻找内心宁静之所。
- 赏析:此句通过对司马和文人的描述,展现了清凉寺作为文化场所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和追求。
- “二月清云落,三山白日孤”
- 诗句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清凉寺周围环境的美丽。二月时,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消散,露出了远处的三座山峰。这里的“清云”和“白日”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 关键词:二月、清云、白日、三山。
- 注释:在古人的观察中,二月通常是春意盎然的季节,天空中的云彩也较为稀少。而“三山”则指的是清凉寺周围的三座山峰,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这里“白日孤”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照耀下的三山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感觉。
- 赏析:此句通过对春天和三山的描述,展现了清凉寺周边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 “遥看春草色,醉杀莫愁湖”
- 诗句解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清凉寺周边的景色。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着脚下的春草,不禁陶醉其中,甚至想要忘掉忧愁,去莫愁湖畔畅饮一番。这里的“莫愁湖”是古都南京的一个著名景点,以美丽著称。
- 关键词:春草、莫愁湖。
- 注释:在古人眼中,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草色”则是春天最明显的标志之一。诗人站在高处远望,被脚下的春草所吸引,仿佛被其深深迷住了。而“醉杀莫愁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莫愁湖的美景不仅令人陶醉,更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愁。
- 赏析:此句通过对春草和莫愁湖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司马乔公觞余清凉寺一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凉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友情和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清凉寺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次回顾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