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过前溪,春云四野低。
望开山更合,看出树重迷。
池外花交吐,岩间鸟半栖。
烟芜千里色,弥使客心凄。
【注释】
暮雨过前溪——傍晚时分下起了细雨(前溪:即前溪桥)。
云四野低——春云漫布四野。
望开山更合,看出树重迷——眺望着远处的山峦(合:同“黑”字),只见树木丛中雾气缭绕,一片迷茫。
池外花交吐,岩间鸟半栖——池塘外边花朵盛开,岩石间的飞鸟有的栖息,有的飞翔。
烟芜千里色,弥使客心凄——烟雾弥漫,远望千里的原野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云雾之中,令人感到凄清、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时节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江南水乡画卷。全诗语言清新明净,意境优美动人,富有诗意。
首句“暮雨过前溪”,描绘了一幅细雨蒙蒙、景色如画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站在前溪桥上,看着细雨洒落在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这里的“暮雨”,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气氛;而“过”字,则将雨水与江面相融合,形成一种朦胧美。
第二句“春云四野低”,进一步描绘出雨后春云低垂的景象。春云四野低,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这里的“低”字,既形容春云的形态,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接下来两句“望开山更合,看出树重迷”,诗人的视线转向远方,看到了更加清晰的山林轮廓。这里的“望”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之情,又暗示了他内心的期待和向往。而“合”和“重迷”两个词,则生动地描绘了树木丛中雾气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第四句“池外花交吐,岩间鸟半栖”,进一步描绘出了池塘外的花朵和岩石间的鸟儿。这里,诗人的目光从远处的山林转向了近处的景物。池外的花朵盛开,争奇斗艳,而岩石间的鸟儿或栖息或飞翔,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两句“烟芜千里色,弥使客心凄”,诗人的视线再次回到了眼前的景色。这里的“烟芜”指烟雾弥漫的原野。而“弥使客心凄”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凄凉之感。这里的“客心凄”既指诗人自己的心情,也暗示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江南水乡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和想象等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