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已如此,劝君长隐休。
一箪堪自足,三径复何求。
奏酒永红日,著书销百忧。
玄衿淡无慕,真可傲王侯。
与周子以言一首
世路已如此,劝君长隐休。
一箪堪自足,三径复何求。
奏酒永红日,著书销百忧。
玄衿淡无慕,真可傲王侯。
注释:世路已经这样了,劝你永远隐退吧。用一个竹篮就能自给自足,何必再去追求什么呢?在阳光照耀下,畅饮美酒,尽情欢乐吧!著书写书来消除忧愁,心情舒畅啊!穿着朴素的衣服,心无牵挂,这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
世路已如此,劝君长隐休。
一箪堪自足,三径复何求。
奏酒永红日,著书销百忧。
玄衿淡无慕,真可傲王侯。
与周子以言一首
世路已如此,劝君长隐休。
一箪堪自足,三径复何求。
奏酒永红日,著书销百忧。
玄衿淡无慕,真可傲王侯。
注释:世路已经这样了,劝你永远隐退吧。用一个竹篮就能自给自足,何必再去追求什么呢?在阳光照耀下,畅饮美酒,尽情欢乐吧!著书写书来消除忧愁,心情舒畅啊!穿着朴素的衣服,心无牵挂,这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
【注释】: 1. 刹(shà) 讨三禅胜:在佛教中,禅宗的修行方法有顿、渐之分,顿者直指心性。“刹”是梵文音译,即刹那,指一刹那之间。三禅是指“定”、“慧”、“解脱”。胜,指超越。 2. 心含万有轻:佛家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得解脱。心含有意无意之念。万有,指万法,即万法皆空。 3. 法云神辔逸:佛教中有说法,菩萨乘云而行,称为法云。神辔,比喻菩萨乘着如云的神驾。逸,超脱。 4.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描绘了诗人与明慧上人一起探讨佛法的场景。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妙境践幽嘉,纡襟共演车: - 解释:在深奥的境界中,我们一同行走,像是在一辆华丽的车上行进。这里的“幽嘉”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寂静之地,而“纡襟”则形容宽松的衣襟,暗示着从容不迫的态度。 -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将诗人和明慧上人在佛法中的修行比作一场华丽的旅程。他们共同探索深奥的境界,展现出一种从容
【注释】 皇宇:皇宫。戒金方:指太阳初升时,在东方的方位上。崇云:高高的云层。眺路:遥望。名花:美丽的花朵(此处借指佳人)。艳:美丽。芳草:长满青草的地方。度车:指从车前经过的地方。缥酒:一种酒。王孙:贵族子弟。游子:流浪在外的人。诸天:指天空中所有的星星。晃朗:明亮的样子。奏春觞:演奏春天的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宴游情景的诗,诗人以“西山”为背景,描绘了宴席上热闹
【注释】 张仪部觞:张仪为战国时著名纵横家,善于辞令。朝天宫:指皇宫。西道院:西面的寺院。 绿殿枕丹丘(yín chuān):绿色的殿堂坐落在丹丘上。绿殿,绿色殿宇。丹丘,山名,这里指代山峰。 珠台:美玉制成的台阶或台阶。这里指宫殿的台阶。启宴游:开启宴会之游赏。 雨飞仙观午(mǔ):天空中的云像雨一般飞落下来,落在仙观的正午,即中午时分。雨,名词作动词用。 云入冶城秋(yě chéng)
诗句原文: 言访弥天秀,秋过兜率宫。 泄云留片白,西日抱斜红。 香室虚猊座,林檐戛翠风。 白头江榻影,何处倚支公。 注释: - 言访弥天秀:表达对东丘上人的仰慕之情,希望与对方一见如故。 - 秋过兜率宫:暗示秋天的凉爽气息,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 - 泄云留片白:形容天空中的云彩飘散,留下一片白色的痕迹。 - 西日抱斜红:描述夕阳西下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天际,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发丝。鬓:指两鬓。鬓以从衰白,年华荏苒过:意思是说人到了老年,头发变白了,岁月流逝。 旧知愁畔长,今信客中多:意思是说以前在家乡时总是为忧愁而烦恼,如今在旅途中又常常为客居他乡而忧伤。 青镜翻销绿,芳春不上和:意思是说年岁已高,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梳妆打扮,美艳动人了。 唯馀壮心在,看剑意如何:意思是说尽管年纪大了,但心中依然有一股豪情,想要重新拿上佩剑,去为国家效力。
宝光寺同门生辈一首(节选) 草暗芳阶色,风回绮树光。五霞薰席暑,一雨荐杯凉。 酒意添山老,云心切向长。吾徒有朱凤,竹下任留将。 注释: - 草暗芳阶色:形容庭院里草木葱郁,芳草覆盖着台阶。 - 风回绮树光:风吹过繁茂的树木,树叶摇曳发出光芒。 - 五霞薰席暑:五种颜色的霞光映照在席子上,带来夏日的凉爽。 - 一雨荐杯凉:一场雨过后,杯中的酒变得清凉。 - 酒意添山老
洗公方丈一首 双树开香域,诸空涌梵霞。 上贤谈有麈,高衲演成车。 法里无人我,门中绝悟遮。 道安欣与对,羲日近河沙。 注释: 1. 双树开香域:双树指的是菩提树,是佛教中代表智慧和觉悟的象征;香域则是指净土,即佛土,代表着清净和宁静。 2. 诸空涌梵霞:诸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的概念,梵霞则是指佛教中的“色”的概念,两者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 3. 上贤谈有麈:上贤指的是修行者或智者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翻译: 1. 松峤骖鸾地,青山集翠堂。 - 松峤:指的是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如诗中所言“松”和“峤”都是山的象征。 - 骖鸾:古代传说中鸾鸟可以载人飞行,这里形容山中的景色如同鸾鸟一般美丽。 - 青山集翠堂:指青山环绕,绿树丛中建有一座翠绿的堂子。 译文:山中的云雾如同鸾鸟般飘渺,青山环顾着翠绿的堂子。 2. 馔从霞户出
【诗句释义及译文】 夏日登吴王宫东道院一首 吴国馀台古,千年迹未磨。 烟华增柳润,云物助峰多。 贳酒登临举,邀琴啸傲过。 王墟芳草遍,长息览山河。 【注释】 1. 吴国馀台古:指的是吴国的旧台,历史悠久。 2. 千年迹未磨:表示这座旧台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但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痕迹。 3. 烟华增柳润:烟雾增加了柳树的美丽,使它们更加滋润。 4. 云物助峰多
诗句解释 1 羡尔吴兴彦 - 羡慕你(茅顺甫)是吴兴的俊杰,即在吴兴(现浙江湖州)出了一位才德兼备的人。 2. 登庸入紫闉 - 你(茅顺甫)被提拔进入朝廷,成为官员。 3. 妙才惊国老 - 你的才智和才能让国家都感到惊讶。 4. 青岁冠时人 - 你年轻时就才华出众,名满当时的文人。 5. 浮玉门闾大 - 你的门庭显赫,如同玉石般珍贵。 6. 苕溪气象新 -
【注释】季重:吴均,字子云。凌云气:形容人的气质高迈不凡。为文史汉俦:指吴均的才华与汉代司马迁、班固等人相匹敌。款:叩门求见。拥彗:用手中的手帕擦拭着墨笔。灵珠:比喻珍贵的人才。游扬:流传,传播。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吴均的文章的。诗的前两句写他文章的才气和成就,第三、四句写他的为人,最后一句写他名声之盛。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流畅通达,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感情真挚,意蕴深厚,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郑启范御史过访草堂一首 郑启范(1352—1407),字子美,一字伯阳,号玉山樵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著有《玉山樵人集》。此诗作于洪武元年(1368)春。当时郑启范任监察御史,出京巡按江南。他来到成都的友人草庐,与杨慎、高叔昌、李迁卿等诗酒为友,并赋诗相赠。 佩绣新停盖,藏轮旧仰骢。 子麟辉薜巷,公雅挹芳风。 就简飞霜白,随轩吐日红。 春催天上客,翘首忆台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注意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诗句运用了哪些手法”等,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提示词去筛选、匹配诗歌的相关句子,再结合注释和题目的要求作出具体分析,力求准确、简明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诗前两句写诗人与武进士万民望相会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对万民望的勉励之意。 【答案】 ①虎帐:指军帐。②龙韬:指兵书或军事才能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结发思寻岳,君先嵩华游。 —— 结发,意指成年时束发成人礼,这里比喻人生的开始或成年后立志要做的事情。寻岳,指寻求名山大川中的高山。君,此处指诗人的朋友或领导程子。嵩华,指五岳之一中岳泰山与东岳华山,常用以指代中原的名胜之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从小便有攀登名山大川的志向,且在程子之前就已开始了这一旅程。 2. 凤笙曾几听,莲壁向何留? —— 凤笙,古代乐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绳武与朋友袁永之拜访草堂的场景。以下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1. 上客乘花候,城南问隐沦。 - 上客:指的是来访的客人。乘花候:在花开时等待客人到来。城南:指草堂位于城南。问隐沦:询问是否隐居。 2. 一遵芳草径,三过玉堂人。 - 一遵:一次走过。芳草径:充满芳香的草地小径。玉堂人:指袁永之人。玉堂是高贵的居所或场所。 3. 倒屣逢迎𡙇,题门藻翰新。 - 倒屣:脱鞋迎接